一本387页、几十万字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已经成为21世纪新山东发展的“实施纲要”。这个事关山东未来的重大课题的主持人,就是我国著名城市地理学家周一星。近日,记者专程赴北京大学采访了周一星教授。
周一星展望半岛未来
最需要什么人才?
什么样的人才最适合山东半岛城市群八大城市呢?周一星说:“将来半岛城市群最需要的是科技人才和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级蓝领人才,有技术技能的人才、管理人才、外经外贸人才都会受欢迎的。”
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周一星说:“最关键的就是协调好这八个城市之间的关系。各个城市都要照顾自己的地方利益,这能理解,我们这个规划也并不否认地方利益,但在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很多问题不是一个城市自己能解决的,这和左邻右舍都有关系,像不沿海的城市,它就要依托有港口的城市,还有环境问题、水源问题,都要和外边有联系。中国一向不习惯协调,更习惯用行政命令,但八城市之间发展不应该靠行政命令,它需要大家用同一个思想来发展。”
“双中心”格局会变吗?
周一星说:“今后,青岛、济南的‘双中心’模式将会逐渐发展成‘准双中心’模式。怎么讲呢?一直以来,青岛、济南的人口规模、经济总量都差不多,但以后青岛整个城市的规模将超过济南,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合理的、正常的。可能有人会认为济南的地位相对而言下降了,其实,济南仍然是很重要的,只是它和青岛的发展模式是不一样的,他们会按照各自的优势发展下去。”
动力对山东有兴趣
早在1988年,周一星就对中国的六个地方很感兴趣,他说:“中国在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背景条件下,沿海有六个发展条件最好的地区,而这六个地区今后也最有可能形成都市连绵区格局,分别是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京津唐、山东半岛和辽中南。”
周一星说:“20世纪90年代,很多人就在研究珠三角,到了21世纪,珠三角还是个热点;长三角、闽东南、辽中南都有人研究过;一两年前,京津唐地区的研究又热起来,惟独山东半岛没人研究。这次山东提出这个课题,和我1988年的想法合到一块儿去了,这让我很有兴趣。”
而另一个让周一星感兴趣的原因,则是他对山东的感情。在20世纪80年代,周教授就为山东的济宁和泰安做过城市规划,后来又为青岛一些地区做过城镇规划,他对山东人的评价是:“豪爽、热情”,所以,当我省对“山东半岛城市群”这一课题开始招标时,周一星很有兴趣地来了。
竞标要价最高的赢了
2002年5月,我省关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研究课题对外公开招标,和周一星带领的“北京大学课题组”竞争的还有南京大学、南京地理所和省内一家单位,当时我省开出了30万元的标底,并规定,竞标方开出的价格每超过4万,就要扣掉1分。
在对手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周一星一张口就是“80万”,这是几家竞标单位要价最高的,也就是说,还没等竞争正式开始,周一星先给自己扣掉了十几分。
竞标过程非常激烈,事后曾有一位评标人告诉周一星:“你的思路、视角都很新颖,我们很感兴趣,但你要价太高了,这是你吃亏的地方。”
但竞标的结果是,要价最高的周一星胜出了。
争论最后还是妥协
从竞标成功到2003年12月课题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建设部论证,用了19个月,但周一星说:“调查和研究实际只用了8个月,另外我们争论了好几个月。”
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要不要叫“山东半岛城市群”?直到今天,周教授仍然认为:“‘城市群’是一个没有数量限定的名词,可以多划些城市,也可以少划些。再说这个名词在中国都用滥了,一个城市都敢叫‘城市群’,一个山东也能这么叫,叫滥了,从学术上应该叫‘城镇密集地区’。”
第二个争论则是:山东半岛城市群要不要包括日照和东营?“小山东半岛指胶莱河以东,不包括日照、东营,大山东半岛包括日照,但不包括东营,这两个城市在我们思路里也不属于城镇密集地区。此外,济南属不属于山东半岛?淄博也很勉强吧?它们该叫‘山东半岛城市密集地区’。”
这场争论最后以周一星妥协告终。“既然山东本地认可这个名字,那我们就别再争了,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可以把它们组织进来。”
调查我感到了隔阂
从2002年11月开始,周一星带着他的课题组来山东做调查,他们除了几次集中调查外,每个课题组都补充调查一次,此外他们又反复零星调查了好几次,内容涉及到八大城市的经济、城镇、行政、环保、交通、农业、科学等各个系统,调查做得相当充分。
说起在调查中印象最深的事,周一星将“城市间的隔阂”摆在了首位:“每个城市对我们的调查工作都很支持,也很热情,但我明显感到了隔阂,这些城市并没有融为一体,每个城市都要求提高自己在城市群中的位置,这个我很理解,在最后的《战略研究》中,我们对八个城市的职能定位做了明确的分工。”
人物档案
周一星,我国著名城市地理学家,现任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主持人。
早在1988年,周一星就提出,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山东半岛、辽中南和福建沿海有条件形成6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市连绵区。这一论断现在正被中国发展的实践所证实。
采访札记
“你不来采访太好了!”
“周教授,我想去北京采访您。”电话那端是一口南方口音:“我没什么可说的,那本《战略研究》上该有的都有了,你自己看去吧。
”“我们关心的是您这个人,不是那本书。”电话那端沉默了好一会儿,极不情愿的:“那你星期天来吧。”
再打电话:“周教授,我现在在重庆开县井喷现场,可能去不了北京——”电话那边响起一阵欢呼:“太好了!那就不用来了!”
再一次打电话:“周教授,您这两天有空吗?”电话那端又是一如既往的沉默。最后只好拔出杀手锏:“我现在就在北京等着呢。”
电话那边终于传来无奈的应答:“那好吧,我后天要去美国开个学术会议,你明天上午来我办公室吧,有一个小时时间。”
“守得云开见月明”,在去北京大学的路上,记者在心中先替这位“拒记者于千里之外”的周一星教授画了一个像:搞经济的必然是西装革履,南方口音想必有些“刻薄”,“没有时间”自然是步履匆匆还可能手提笔记本电脑……
但一见面才知道,可不是那么回事,周一星教授穿着件很普通的黑色羽绒服,不苟言笑,这让他整个人看上去都很严肃。在一小时谈话里,周教授侃侃而谈兴致勃勃,条理非常清晰,但他也占用了记者5分钟的宝贵时间,反复表示他实在不喜欢和记者打交道。时针刚一转到一个小时上,周教授马上起身送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