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不到8点,月坛公园东门内已聚集了两三千人全国各地的来京打工者在此寻找着各自的职业。
记者在现场看到,寻找职业的打工者胸前都挂着一个小纸片,“杂工”、“厨师”、“司机”、“电工”、“水暖工”、“小时工”、“护工”、“保姆”……各个工种在此全能看见。他们等待着、期盼着今天能找到工作,尽快结束一天一个大饼、晚上睡候车室的生活。
两名胸前挂着“杂工”字样卡片的男青年认为记者是来找他们干活的,和记者聊了起来,记者得知两位男青年来自河南开封,一位姓李,一位姓吴,他们是老乡。小李今年20岁,小吴今年18岁,他们大年初五就从家乡来到北京,到今天一直在这儿找工作,始终没有找到。俩人没有手艺,只有一把子力气,找个工作很难。年前哥俩在海淀区一家私企做保安员,后来在饭店也干过两个月,年前回家过年,等再返京后,工作就丢了。“找不着工作,你们吃什么?住什么地方呢?”“买一张大饼一天够了,晚上睡西客站候车室,挺暖和的,你问他,我们30多个老乡都住那儿……”小李指着不远处一帮老乡对记者说。“住西客站没人管吗?”记者问小李。“有人管,警察来了,我们就跑……”“你们怎么不去正规的职业介绍所?”“公家的要钱太多了,进那门就要3块钱,填表找工作每次要70元,还不保你找得着找不着工作……”
“谁会拉面?”一个小老板模样的人在吆喝着。“我是河南的,正宗的河南烩面成吗?”“不成,谁会拉面……”那位胸前挂着“正宗河南烩面厨师”的小伙子失望地又坐在了行李上。
他叫张峰,24岁,来自河北保定,他胸前挂着“电工和司机”。记者拿过他的车本和电工本看到,电工本是低压,车本是大货。小张也在这儿呆好几天了,也没找到工作。“有手艺没手艺全靠运气了,去年我也是在这儿找到活儿的,今年在家过完正月十五,回来晚了,碰碰运气吧。”小张是前天到北京的,下了火车就奔月坛,没敢耽误时间。记者得知小张晚上也睡在西客站候车室。
在一个水池边上,几十名岁数不等的妇女携带着行李互相聊着,记者得知她们是做家政、护工、保姆的,她们大部分来自安徽无为县,有一部分来自四川、山西、河南、湖北、山东等地方。“谁干,护理医院的病人……”一位穿戴时尚的妇女问。“我干,我干……”异口同声回答着。“大姐我干过,您的病人得的什么病?多大年纪?男的女的?能自理吗?”一位来自安徽姓刘的妇女一连串的问题把找人干活的那位时尚女性问得缓不过气来。“你干过吗?”“干过。”“一月800元,管吃、管住。”“病人得的什么病?”“脑血栓,是我公公,七十二了,不能自理……”“1000元成吗?”时尚女性想了一会儿说:“行,走吧。”成交,那位来自安徽姓刘的妇女拿着行李满脸笑容地跟着时尚女性走了。
午时分,打工者已聚集了5000余人,月坛东门处已走不动了。月坛公园检票员说:“没办法,天天这么多人,非法劳务市场存在好几年了,为啥谁也管不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