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6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在澳大利亚悉尼,与澳大利亚贸易部副部长、澳方首席谈判官芮捷锐博士举行了3个多小时的工作会谈,从而正式启动了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简称FTA)谈判计划。
芮捷锐博士近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用了“开诚布公、气氛极其良好、双方富于紧迫感”等词来形容他同马秀红副部长的会谈。他说:“与马女士的会谈十分令人鼓舞,双方同时感到澳中FTA商讨的时间表应在原定2005年10月结束的基础上再有所提前。”
会谈中,双方议定了2004年澳中FTA商讨的工作计划,同时还决定成立贸易和投资联合小组,由芮捷锐本人和马秀红分别担任澳中双方的负责人。这一联合小组将负责中澳FTA商讨的具体工作,下一轮会谈将于今年2月底在北京举行。
回顾中澳FTA商讨的起始,芮捷锐说,2002年5月,当时的中国总理朱镕基访澳,时值中国加入WTO。朱镕基在堪培拉与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达成共识,设定了澳中经贸框架。此后,澳方希望拓展这一经贸框架的范围,建议加入“澳中FTA可行性研究”一项。为促成这一设想的实现,芮捷锐博士数次前往北京,同中方官员展开了广泛会谈。澳中经贸框架协议于去年9月定稿,并在同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在广州签署生效,为目前正在进行的澳中FTA商讨奠定了基础。
中澳经贸框架的中心点包括:确定在2005年10月之前,完成中澳FTA可行性研究;确认双方贸易往来进一步放宽;增进两国在一系列领域的商务和政策联系与合作;两国领导人和部长级官员举行定期会谈,加强经贸联系。
芮捷锐还赞赏道:“我们的政府对中国选择澳大利亚作为首个进行FTA商讨的西方发达国家,感到十分骄傲。澳中FTA商讨将使两国关系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并对双方未来关系和各自在亚太地区所处的地位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有效推进中澳FTA的商讨,澳方已经成立了一个由5人工作小组牵头的多层次立体机制,其中包括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组织,联络各州政府的咨询组织和主要产业领域的横向咨询组织。
当然,中澳FTA商讨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芮捷锐特别强调,在农业和服务业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难题,尤其是在确定产品的原始产地规则方面,由于牵涉的产业领域非常广泛,产品加工组装部件的来源又比较复杂,所以谈判的难度会有所增加。
“然而,这些难题最终能够解决。”芮捷锐说,“澳泰FTA谈判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结果是双方以彼此满意的方式解决了。相信澳中FTA商讨也会最终获得双方认同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