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月2日刊载《侵华日军战地日记期待专家解读》一文后,本报前驻日高级记者骆为龙对这批30多封书信原件经过约一个星期的认真解读,初步认定:这些由两个曾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士兵书写的战地书信是真实的,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又一铁证,对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收藏爱好者袁丰老人所收藏的这本题为“支那事变战线后方”的书信集,封面上的地图把朝鲜半岛列入了日本版图,中国版图上也被压上了一支巨大的三八式步枪、日军的作战钢盔和日本的太阳旗。“这充分暴露了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野心。”骆为龙指出,这些书信的书写者是日本进攻南京的主力之一———步兵第16师33联队的两名士兵,一个叫吉川丰市,另一个叫吉川宪夫,他在信中写道:……11月14日驶抵长江,登陆后一直追击中国军队。不久攻进了南京,沿途看到“战后中国市街村的房屋全都烧毁,所有的重要建筑都被炸毁”,市民们被一批批地“集中”到一些地方。在进攻南京作战中,抓获了4000多名“残敌”,并做了“处分”。骆老向记者介绍,尽管这两个士兵在信中一再强调部队的规定,不准在信中谈及军事机密,但是在他们宣扬的赫赫战功和字里行间,仍透露出日军的作战路线和沿途所犯的罪行。所谓“征集”、“甄别”和“处分”等,都是掠夺、屠杀的代名词。他们所说的行动路线与日本军方战史研究部门发表的进攻路线是一致的,其参战部队就是臭名昭著的中岛部队:即由法西斯军人中岛今吾中将任师长的第16师,这支部队是从紫金山北侧攻进中山门,一直打到下关,而机枪连正是在南京大屠杀中扮演了刽子手的角色。“33联队在进攻南京的过程中都干了些什么?”骆老在解读完这些书信后指出,这两个士兵在书信中虽遮遮掩掩、没做进一步说明,但同属33联队的许多侵华士兵近年来已相继公开做出了证词,对这支部队的血腥罪行做出了交代。该联队第三大队町田说:早在河北省时,部队就下达命令“无论男女,凡是活着的,一律杀掉,即使一只猫也不要放过!”第二机枪连古川说,1937年11月在上海白茆口登陆时,在河边亲眼看到河里漂浮着大量尸体。第一机枪连佐藤说:“在长江岸边,有数千名逃兵涌来,他们就用92式重机枪进行扫射,死人中有妇女也有孩子。排长传达师长的命令:‘只要是中国人,任何人都要杀掉。’”第8中队队长三木本说,进入南京前,天野连长对士兵训示说:“抢、盗、强奸、杀人、放火……什么都可以干!”第一机枪连士兵吉井说,杀死的中国人不是几百人而是几千人。这种“处分”俘虏的办法持续了四五天,每天清晨就出动,一直忙到夜晚,常常不吃不喝地连续进行扫射。第三大队井户说,由于把一些尸体扔进小溪,溪水都变红了。“……每天从早到晚都有用卡车运送‘俘虏’到中山码头用机枪进行屠杀……有时夜间听到呼叫声,看到焚尸体的火光,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日本海军士兵三上翔亲眼目睹了大屠杀的情景。骆老指出,这些证词为吉川丰市和吉川宪夫的书信做了进一步的解说,“可以说,这本书信集是来自日本侵华士兵的又一罪证,它有力地回击了日本那些否定南京大屠杀的种种谬论,对研究当时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