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中国民政部部长李学举主持召开部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春季灾区群众生活安排工作。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会议首先通报了2003年自然灾害情况。2003年,中国发生了旱灾、洪涝、风雹、台风、地震、沙尘暴、雪灾和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灾害的主要特点是:灾种多、发生早、时间长、分布广、损失重。与历史灾情数据比较分析,2003年属自然灾害偏重发生年份。
具体而言,旱灾属中等略重年份,主要因为去年开春以来降雨偏少,华北、东北和西南部分省份发生较大范围的春旱;7月份以后,江南至华南大部地区严重伏旱。洪涝灾害较常年重,6月下旬至7月下旬,淮河发生了超过1991年的特大洪水,与此同时,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省份部分地区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8月下旬以后,渭河流域、汉江上游发生洪涝灾害;9月下旬以来一直持续到10月下旬,黄河流域的渭河段、河南兰考段和山东东明段再次发生了洪涝灾害。地震灾害较常年偏重,去年我国的地震也明显趋于活跃,5级以上地震超过30次。其中新疆巴楚-伽师、青海德令哈、云南大姚、内蒙古赤峰、甘肃民乐山丹、甘肃岷县、云南昭通地震震级较高,损失较大。低温冷冻、风雹、台风灾害轻于常年。
会议对2004年春季受灾群众生活困难形势进行了分析。为准确、客观掌握2004年春季灾区群众生活困难情况,民政部对各地报告的有关数字进行了评估核实,对各地上报的分县需政府救济人口数字进行了逻辑检验,向重灾区派出调进评估组,抽样取得需救济比例,会同农业部、国家气象局、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的有关人员和专家对去年的灾情和今年春季需救济形势进行了会商分析。
分析认为,造成受灾群众需政府口粮救济人数较多的原因主要有:(1)去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受灾时间长、面积大、损失重。(2)去年全国粮食产量减收。据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全年粮食产量较2002年减产541亿斤,其中秋粮较去年减产277亿斤。(3)粮价上涨。从去年入秋以来,全国粮价普遍有所上涨,进而带动了副食、肉类等农产品价格的普遍上扬。据对全国粮价统计分析,粮价普遍上涨了15-20%,一些灾区省份粮价上涨幅度甚至达到了30%。(4)去年重灾区域相对集中连片,受灾群众又大多是因灾倒塌房屋的贫困户、五保户和困难户,他们既要筹钱盖房,又要养家糊口,不但自救能力极为有限,而且相互之间也很难互助互济,对政府救济的依赖性大大增加。同时由于群众连年受灾,家底簿,部分农民因灾返贫率高,加重了政府救灾的压力。加之今年以来发生在我国部分地区的禽流感疫情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使灾区群众自救能力进一步减弱,加大了政府的救济压力。(5)救灾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常年各级救灾投入不足,基层在开展救灾工作时小灾不救、大灾小救,群众得不到应有的全面的救助。
会议着重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措施。首先,根据春季灾区群众需口粮救济情况的分析,及时商财政部下拨救灾资金,对重点地区予以照顾。目前已初步同意下拨10亿元,用于灾民生活救济。在资金的分配使用上,将对去年洪涝灾害较重的安徽、江苏、陕西、湖南、山东等省份,对旱灾较重的江西、湖北、福建、浙江、内蒙古、黑龙江等省份给予重点倾斜;对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处边远的经济欠发达和少数民族聚居地继续给予照顾。
进一步做好基层救灾款物管理、发放工作。监督地方按期、足额下拨中央救灾资金。同时在全国推行发放口粮救济证的方式对灾区困难群众进行口粮救济,确保中央救灾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生活困难的群众手中。对困难面较大,需政府救济比例较高的县市,将采取定点跟踪调查的方式,督促检查地方妥善解决群众生活困难。
指导地方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解决灾区困难群众口粮问题,包括实施开仓借粮、救灾捐赠和互助互济等方式,确保受灾群众每人每天至少1斤基本口粮。
在恢复重建工作方面,要求地方继续按照去年民政部两次恢复重建工作会议的要求,加强对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尽早做好恢复重建的规划和部署,加强对恢复重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恢复重建资金、物资、优惠政策及时落实到位,确保恢复重建任务在入汛前全部完成。同时考虑会同财政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未完成恢复重建的地区进行调查摸底,对于确实因救灾资金投入不足而不能完成恢复重建的地区考虑再增拨一批救灾款,帮助地方完成恢复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