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出版的《环球》杂志最新一期刊登题为《在俄华商须自省》的文章,由该杂志前驻莫斯科记者阐述他对上个月中国商人遭俄罗斯警方大规模查抄一事的思考。现将全文转发如下:
今年2月,莫斯科“艾米拉”市场中国商人的大量货物被俄警方没收和拉走,数百名华商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从90年代末到现在,俄罗斯执法部门的这类行动不知搞过多少次,拉走的货物大多被随意拍卖,有的成了参与行动的警察的“战利品”,我不记得曾有哪次物归原主。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这些货物一般都是通过俄海关委员会默认的“包机包税”或“包车包税”的途径入境的,税不高,且是整飞机整车厢一次交清,众多货主手里并没有单独的完税证明。说你合法你就合法,说你不合法你就不合法,生杀大权,操之在人。
更有甚者,这种“灰色清关”的做法不啻为俄某些执法人员手中一棵永不凋谢的摇钱树:既可没收货物,又可追缴罚款,一石两鸟。
“包机包税”或“包车包税”,是中俄两国间历史上形成的一种非规范化贸易方式。在俄罗斯“休克疗法”后居民收入锐减、商品匮乏时期,通过这种方式迅速进入俄罗斯的大量中国商品,倒也聊补老百姓无米之炊,但不少伪劣商品混迹其间,不仅败坏了中国货的声誉,还使俄罗斯人原先对中国的美好印象大打折扣,而且流毒迄今尚未消除。
普京总统执政4年来,俄罗斯经济增长三分之一,人均可支配收入扩大五分之三。在这种经济情势下,低质廉价品的市场越来越小,赢利率越来越低;俄本国消费品生产复苏,经济法规逐渐健全,“包机包税”或“包车包税”这种低层次贸易方式日益进入死胡同,也该“置之死地而后生”,另谋出路了。
当然,在俄罗斯做生意不容易。90年代中后期,曾有华商计算过,如果该纳的税全纳,该打点的衙门全打点,到手的利润也就剩1%了。但是,现代经济毕竟是法制经济,只有依法经营,生意才能做大做强。况且,俄罗斯依然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远未饱和的消费品市场,外国商家仍有施展余地。土耳其袋鼠超市在莫斯科的门店由几年前的三四家扩张到如今的约10家,在俄罗斯的中国企业也不乏成功经营的范例。
从1999年到现在,中俄贸易一连5年强劲增长,去年又创新高,超过150亿美元,但增长的潜力远未挖尽。以消费品为例,价位中低档、品质中高档的中国建材和家装材料、家电、小百货、礼品、玩具等商品,颇受腰包并不太鼓的俄罗斯人欢迎。近日传出北京现代汽车集团向俄罗斯出口价值2亿美元的1.9万辆小汽车的消息,当初进口伏尔加和拉达牌小汽车的中国,居然也向“老大哥”出口整车了。这种大买卖,靠“包机包税”或“包车包税”是做不来的。
中国驻俄使馆近来再次提请国内有关企业注意,“包机包税”或“包车包税”的风险越来越大。这确是为华商同胞长远利益着想的金玉良言。在俄罗斯做生意,还是严格遵照所在国法律为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合法经商,天经地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