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不赶快确定国家大剧院的性质和主管部门,那可就真的要来不及了!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主任、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先生昨晚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介绍了他刚向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交的有关国家大剧院问题的提案。
国家大剧院的主体结构工程现已完成,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明年下半年便可投
入使用。这个中国目前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剧院,距离正式运营的日子越来越近,却迟迟没有找到“管家”,许多必要的工作因此无法开展……谈到国家大剧院眼下的状况时,吴祖强显得非常着急。他告诉记者,这次他提交的提案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赶紧明确国家大剧院的性质。国家大剧院究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还是公益性的文化设施?这关系到普通老百姓买不买得起票,进不进得了门。二是赶紧明确国家大剧院的主管部门,是文化部、建设部,还是北京市?三是赶紧明确国家大剧院的运作方式。
吴祖强表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类似剧院,一般都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补贴,全部推给市场恐怕不行。他提出,国家大剧院的性质应为事业单位,但是,这个事业单位不能像以往那样简单地依靠国家养活,在运作方式上要有新的创意,比如说,可否借鉴一些国外的经验,吸引对文化事业感兴趣的银行、大企业等来构成董事会、理事会?将文化市场的因素考虑进去。
吴祖强说,至于国家大剧院竣工后的首轮演出剧目,则涉及大剧院的主管部门问题。主管部门不定,就无法签演出合同。而按照国际惯例,与国外艺术团体签订合同,至少应在演出前一年半,交流意向应在两三年前提出。即便国内院团,也不能随叫随到呀。现在,时间真的是很紧张了!吴祖强告诉记者,这份政协提案由他牵头,并有30多位文艺界著名人士附署,包括王蒙、陈建功、冯骥才、吴雁泽等。
相关链接
国家大剧院的建成可以说是圆中国人民多年以来的一个梦。40多年前,周恩来总理就批示,在人民大会堂的西边建国家大剧院。
2001年10月,由法国建筑设计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在北京长安街南侧、人民大会堂西侧开工建设,工程包括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3个主要建筑。批准建设规模是149500平方米,总投资为26.88亿元。
国家大剧院建成后将成为拥有世界一流设施的中国最高艺术表演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