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同学是合肥市某大学即将毕业的本科生,为了找工作,从去年年底她便积极奔走于各类招聘会,投出了数十份简历。几个月过去了,她得到的回复寥寥无几,却时常接到一些来历不明的公司或个人的骚扰电话。一次,一个自称是某公司经理的男子竟要求谢同学晚上10时前往一家咖啡厅接受其面试。在谢同学的一再追问下,该男子终于说出自己是到某保险公司办事时无意间看到了谢同学的简历和照片,觉得“形象气质还不错”,就记下了联系电话,希望可以“多聊聊”。谢同学却依旧迷惑不解:自己根本没有向那家保险公司投过简历,他们又从哪里得到自己的简历?
为弄个明白,谢同学给这家保险公司打了电话。该公司人事部经理告诉谢同学,“我们这里有你的简历”,并希望谢同学可以来保险公司面试。当谢同学询问他们是如何得到自己简历的时候,人事部经理显得很神秘:“这是商业机密,不能透露……”
谢同学如约来到这家保险公司,面试时她要回了自己的简历。谢同学一眼认出,那是去年年底自己在一场招聘会上投出的,“因为那时候我匆忙中只做了很少的简历,投了几家公司觉得效果不好,就又重新制作了”。谢同学事后对记者说:“我看到我的简历封面上写了一个‘废’字,就问经理这个‘废’字是怎么回事,经理随口回答说是别的公司写的,不是他们写的……”
就是经理脱口而出的这句话,让刨根问底的谢同学追查出了简历的来源:那场招聘会上有些单位把不符合要求的简历当场丢弃,这家保险公司就把这些简历捡回来,看看有没有符合自己公司要求的求职者。谢同学的简历就是这样被那家保险公司拿到了手。“如果我不符合要求,可以当场拒收我的简历,像这样随便乱丢,太不尊重人了,也太不负责任了,简历上有我的所有联系方式。”谢同学气愤地对记者说。
谢同学并不是第一个碰到这种问题的求职者。在很多招聘会上,求职者的简历成了公开的“秘密”,毫无个人隐私可言。记者在一场招聘会上看到很多摊位前都挤着密密麻麻的求职者,招聘人员翻阅简历时,旁边的人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简历上的所有内容。有些招聘单位将收来的简历堆放在桌上,求职者多的时候他们根本无暇顾及桌上的简历,有些简历掉到了地上也不知道。一些单位简历收得太多,无法全部带走,就选择一部分当场丢弃。招聘会上,一些不想花摊位费用、混水摸鱼的单位或是不法分子,就利用这种情况来搜集求职者的联系方式或是简历,然后取得联系。
不少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日常工作中也没有保护求职者个人隐私的意识。记者曾以拜访朋友为名进入一家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该公司刚刚参加完一场招聘会,桌上放了大量的简历,记者随手拿起几份看了看,没有任何人前来阻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