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面对的困难,也是我们亲人面对的困难。”在中央电视台7楼一间不大的办公室,也是《焦点访谈》的“总指挥部”,说起“为群众解决问题”,《焦点访谈》总制片人梁建增用“责任”二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到4月1日,《焦点访谈》已开播10周年。3月24日,《焦点访谈》办公室里依然是忙碌景象。两天前,《焦点访谈》记者乘坐的采访车在河北被砸;一周前,采访报道非法采血的《焦点访谈》记者在广东被关了几个小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为此,《焦点访谈》领导提醒记者们“随时报告行踪,注意安全”。
与此同时,《焦点访谈》播出广东省德庆县非法采血的报道,引起卫生部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连夜进行处理。而在准备播出的沙尘暴系列报道中,他们意外发现,3年前因水源使用不合理已经干涸的湖泊,如今又有了水,这一切,缘于《焦点访谈》报道后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和整改。
事实上,因其特殊影响,《焦点访谈》一直被视为舆论监督的“晴雨表”。在其走过10年之际,他们将自己制作的特别节目命名为“责任”。数据显示,1998年,《焦点访谈》舆论监督内容占到47%,200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17%。在《焦点访谈》从“高峰”走过“低谷”之后,今年,他们宣称,将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力争创下“新高”。这意味着什么?
很多当事人用“超出想像”来描述其所带来的影响
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孙玉胜回忆,1993年,有关人士酝酿搞一个舆论监督节目。“起初,我们决定把这个新栏目命名为‘记者视点’”,后来,接到通知,决定“不叫‘记者视点’,而叫‘焦点访谈’。”“这个动议来自有关领导”,孙玉胜说。今天,《焦点访谈》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很多当事人用“超出想像”来描述这一栏目所带来的影响。《焦点访谈》于1994年4月1日开播,10年来,播出几乎“雷打不动”,每天19时38分播出,时长11分50秒。首播节目《’94国债发行第一天》,两天后,《焦点访谈》播出第一个舆论监督节目《北京郊区:耕地上修建起一座坟茔》。此后,又播出了《关于杭州弃婴的报道》、《游戏机游戏了什么》、《乱摊派何时了》等等,乱收费、乱摊派、占地、造假、欺诈等社会转型时期的问题报道,不断出现在公众面前,“即使是1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关注着这些问题。”《焦点访谈》有关人士说。
当时,《焦点访谈》以4句话表达自身的追求:“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6年后,浓缩为一句话:“用事实说话”。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中国最有影响的舆论监督品牌,其报道的80%的舆论监督节目都使问题获得了解决。“以前,报纸、通讯社也反映一些问题,但从没有像电视这样直观、生动地把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出来。”《焦点访谈》记者曲长缨说。
此后,共和国3任总理先后亲临《焦点访谈》演播室。1997年,李鹏题词:“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1998年,朱基赠言:“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2003年,温家宝在《焦点访谈》演播室赠言:“与人民同行,与祖国同在,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进”。“3任总理赠言、题词,在新闻界并不多见。”《焦点访谈》总制片人梁建增说。
同时,《焦点访谈》每天能接听观众热线电话200个左右,群众来信300封左右。一位每天拆阅来信的记者说:“每天都有一麻袋信件。电话就更多了,我们查询了电信部门,发现每月观众打来39万个电话,能打进来的,只有不到一万个。”
“我们的社会不能麻木到连痛感都没有了”
随着《焦点访谈》一起家喻户晓的主持人敬一丹认为:“《焦点访谈》是让社会保持痛感,我们的社会不能麻木到连痛感都没有了。”
由于报道选题80%来自观众来信、来电,直接倾听百姓呼声,《焦点访谈》在“下情上达”上起到了特殊作用。总制片人梁建增一看到反映问题的人“衣着朴素,一脸沧桑,就觉得心里很不好受”,特别想“做些什么”。“痛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1995年底,《焦点访谈》播出了《盗伐危及大动脉》,反映三北防护林被滥砍滥伐。一个画面是60年代郁郁葱葱的森林,另一个画面是30年后同一地点,风沙满天,残根断桩。国务院领导公开表扬《焦点访谈》“这个问题反映得好”,随后,国家出台了天然林保护政策。
虽然2002年舆论监督内容比例不高,但也在这一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开设了《焦点访谈》督察情况反馈机制,就中央领导同志每一次对《焦点访谈》作出的批示以及批示后的督察情况进行跟踪反馈。2002年,《焦点访谈》报道的事件中,有41起被纳入了国务院督察反馈机制。“这样的机制使监督的落实变得制度化和常规化了。”有关人士表示。
由于反映的情况来自基层,监督对象往往是村长、镇长、县长,有批评说“以这样的黄金时间,这样的领导重视,却老反映一些不大的个案,是‘高射炮打蚊子’。”
对上述议论,《焦点访谈》负责人认为,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往往带有普遍性,推动这些事情的解决,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2002年,《焦点访谈》舆论监督的节目占到全年节目的17%,达到历史最低点。很多人说“不爱看《焦点访谈》了”。敬一丹认为,这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一些部门对舆论监督的意识和接受程度出了问题。“人们不是对一个电视栏目失望,而是对中国舆论监督的怀疑和失望。”《焦点访谈》记者一怕采访遇到阻挠,二怕说情,自己还在采访,对方已然跑北京公关,几乎每个记者都有过“节目播不出去”。
这是一份《焦点访谈》特殊的记录———记者喻晓轩、摄像王守城在采访中,被当事人非法搜身、拘禁4小时;记者再军在广州经历了“惊险的绑架未遂”,事后,广州警方告诉他“你很侥幸,躲过一劫”;记者白河山、再军被人诬为“找按摩小姐嫖娼”,当调查组对此作出“与事实不符”的结论后,两位记者当场泪下。
同时,被监督对象为了达到“不要播出”的目的,给《焦点访谈》记者法展、朱邦录4万元钱,被拒绝。在《焦点访谈》,记者拒收、上缴2万元、3万元的事情并不鲜见。
在公交车上,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听说来了《焦点访谈》记者,马上起立,让座给记者。对此,当事人感慨:“这是出于对一个舆论监督栏目的尊敬。”《焦点访谈》主编杨继红表示,通过接待群众,接听来电、拆阅来信,很多群众相信“他们的事被人过问了,就不会走上绝路”,“对我们是一个工作,对他们是一个命运的改变”。
敬一丹说:“我听到了越来越多的好消息。”
10年前,敬一丹听说“咱们电视台要办一个舆论监督节目,每天一次。”当时,她几乎难以置信。10年后,她说:“舆论监督的力量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当年很多禁区,现在都一点点被突破。”
2003年,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央电视台,专门到《焦点访谈》听取了情况,敬一丹代表《焦点访谈》将内心的苦恼和盘托出。
温总理鼓励她说,国务院有专人对舆论监督提出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督促解决。
2003年初,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时,敬一丹曾提出“优化舆论监督的环境”,2004年3月5日,敬一丹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听到了“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她笑了。
今年,在中央领导支持下,《焦点访谈》不但要增加舆论监督节目量,还要在“真实、客观,跟踪解决”上下功夫。《焦点访谈》记者说,“过去,我们采访提问咄咄逼人,现场交锋让被监督对象狼狈不堪;后来,我们又进行了隐蔽拍摄,克服了拒绝采访带来的困难;现在,我们更倾向于调查,将更客观、更准确地报道事实。”
据介绍,目前,类似于《焦点访谈》的节目,在全国已经开办了60余个。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舆论监督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