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
连日来,我们时常听到两个重要的字眼:节约。在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资源约束矛盾日渐突出的背景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当务之急。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靠物质资源的过高消耗实现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高速行驶的经济列车使得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
而另一方面,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耕地不到1/2,森林不到1/7,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同时,我国单位资源产出水平较低,能源利用效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等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一方面是高速增长的经济对资源的“渴求”,一方面是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和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现状,使得宏观经济运行中资源约束的矛盾更加突出。去年至今,煤电油运瓶颈制约一再显现,重要原材料供应趋紧,生产资料价格上扬。经济运行中的这些信号已经向我们发出了强烈的警示:必须尽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经济增长总是要以资源消耗为代价,但人类经济增长的实践却表明,不同的增长方式因为其利用资源的方式和效率不同,对资源的消耗程度也不相同。建设节约型社会,首要的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当前看,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节约资源的当务之急,必须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认真清理在建项目特别是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行业,从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等方面严格行业市场准入,有效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大干快上”的势头。
加强资源节约工作,需要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物质消耗低、吸收就业多、附加价值高的第三产业,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和监督管理体系,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文明消费,使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变成资源。
人均资源不足、瓶颈制约严重使我国的资源形势显得严峻而紧迫,但同时,资源利用效率低的现状也从反面提醒我们,我国的资源节约工作有着巨大的潜力。各地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加快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节约型社会,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