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日前完成的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由于野生植物的人工培育资源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直接利用野生资源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物种由于被长期过度利用,导致野生资源量下降。
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综合性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野生植物的分布、种群数量、生境状况和人工栽培状况等。这次调查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源底数不清、分布现状不详等情况,使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决策有了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也为今后比较分析野生植物资源动态变化趋势打下了基础。
本次调查野外未发现光叶蕨、秤锤树、金平桦等濒危物种,野外仅存1到10株的植物濒危态势也很严重,包括:普陀鹅耳枥1株;绒毛皂荚2株,广西火桐、百山祖冷杉3株,羊角槭、云南蓝果树4株,天目铁木5株,华盖木、滇桐6株,丹霞梧桐8株,膝柄木10株。
专家分析说,珍稀濒危植物的致濒原因主要包括生境破坏、资源过度利用、气候变化、外来物种的引入、病虫害、山林火灾等因素。尤其是一部分经济价值很高的物种尚未形成规模化的人工培育和经营,野外资源破坏的压力仍较大。例如,野生红豆杉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偷采盗剥野生红豆杉树皮、盗伐红豆杉林木案件屡有发生;乱采滥挖野生兰花已造成我国兰花资源毁灭性破坏。
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这次调查结果,提升一批物种的保护级别,依法强化保护。对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植物,要依法严禁商业性的采集利用。对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商业性利用,应实行严格的限额管理,正确引导需求以免过度消耗资源。依法强化对野生植物的采集、收购、加工和经营的监督管理,努力防止不合理的消费刺激对野生植物资源的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