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最严格的措施”落实再落实
——国家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述评
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建设部和审计署等国务院五部委组成的联合检查验收组,日前结束了对全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阶段性检查验收,结果显示,历时一年多的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有力地遏制了一些地方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使耕地得到了更加切实有效的保护。国家权威机构的统计数字有力支持了这一结果,1至5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1至4月份回落8个百分点,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正在得到抑制。
国土资源部负责人近日说,正确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对制止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产生了釜底抽薪的效应,是国家宏观调控凸显成效的关键因素所在。
治理整顿土地市场效果初显,全国撤销开发区逾七成,核减用地逾六成
200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开始了以开发区清理整顿为重点的全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这是根据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轨迹而采取的加强宏观调控的重大措施。一年多的治理整顿行动,使一些地区盲目设立开发区、乱占滥用土地的热潮逐渐降温。
国务院五部委的检查验收表明,截至2004年6月17日,除内蒙古自治区以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清理出各类开发区6741个,规划用地面积3.75万平方公里,超过了全国现有城镇建设用地3.15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对各类违规设立的开发区加大清理整改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撤销各类开发区4735个,占开发区总数的70.2%;核减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占原有规划面积的64.4%;目前已退出开发区土地2617平方公里,复耕1324平方公里。在减少数量、压缩规模的同时,开发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地方已在开发区数量和规划控制、产业政策、用地结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等方面做出新的规定,开发区集约用地水平有所提高,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力度逐渐加大。
在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中,各地进一步加大了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国土资源部与监察部先后对10起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公开查处、公开曝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今年上半年,全国发现土地违法案件42297件,已立案32575件,涉及土地面积21689.5公顷,其中耕地13341.7公顷。目前,已收回土地1431.2公顷,其中耕地943.98公顷。
治理整顿促使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自查自纠,全面清理违规批准农转用和征地行为,并进行整改。各地清理废止了一批与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不符的政策和规定,收回了违规下放的土地审批权,地方通过调整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受到有力制止。
积极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严格控制用地规模,有效地遏制了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的行为
国土资源部负责人指出,面对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基本国情,我们必须对有限的土地资源精打细算,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坚决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行为。
今年一季度,国务院共批准27个城市30批次的城市建设用地,将各地申请的49平方公里面积核减为34平方公里,较上年每季度平均批准用地量下降了46%。全国有偿出让土地53.1万亩,其中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比例为26%,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明显增强。
与此同时,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加以保护。今年开春以来,许多地方及时制止了占用基本农田植树造林行为,对开发区占而未用的耕地及时复耕,为扩大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创造了条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向粮食主产区、商品粮基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补充耕地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一季度,全国建设用地供应总量74.9万亩,其中存量建设用地37.9万亩,占供应总量的50.5%,初步遏制了过去建设用地供应主要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的势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经济学家说,无论任何工业项目,最终都要落在土地上,这就决定了运用土地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国土资源部适时调整供地政策,对禁止性项目,停止供地;对限制性项目,提高供地标准和条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下发后,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提出了贯彻落实的要求,制订了治理整顿方案和具体实施措施,对2000年以来新建、扩建(改建)钢铁、电解铝和水泥用石灰岩企业的用地情况进行了检查,从严审批铁矿、铝土矿、水泥用石灰石采矿许可证,停止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的土地供应。在省以上农用地转用和征用审批过程中,钢铁、电解铝、水泥等类项目得到严格控制。
与此同时,国家通过土地控制手段紧急叫停一些地方大量占用土地建高档娱乐项目、大广场、宽马路、行政办公楼和培训中心等项目,对房地产项目坚持适度从紧的供地政策,使其开发用地供需基本平衡。积极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加大普通商品房的土地供应,限制高档公寓等高档商品房用地的土地供应,停止别墅类土地供应,保证了房地产开发土地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土地价格基本稳定。今年以来,全国各大城市的房价出现了稳中有升的态势,一些地方出现明显上扬,显示了国家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
仍需保持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高压态势,标本兼治,探索建立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的长效机制
一年多的土地市场专项整治,为国家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必须清醒看到,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投资规模仍然偏大,一些地方对中央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规模不理解、认识不统一,继续以占用土地为代价搞建设的冲动仍然强烈,耕地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目前,我国人口每年增长上千万,而耕地最近7年来每年减少上千万亩,这种一增一减的势头,短期内难以明显逆转。
国务院五部委检查验收组介绍,某省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而实际控制面积为20至30平方公里,均为省里批准。据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消息,目前,从各地上报的2004年土地供应计划建议看,仅需省以上批准的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就超过了全年用地计划指标。这些迹象发出警示:那种片面以耗费资源为代价、不惜牺牲耕地去换取经济高速增长的错误观念,仍有很大市场,不下大力气很难根除。
4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提出再用半年左右的时间,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同时实施“三个暂停”,即全国暂停审批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暂停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的各类规划修改,对新批的县改市(区)和乡改镇,暂停修改涉及土地利用的各类规划。采取这种非同寻常的高压态势,是为了遏制投资膨胀的势头,保持经济的健康稳健运行,更是在用强有力的手段管紧土地,营造珍惜每一寸土地的科学发展观。
当前正在进行的深化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从根本上说,正是为了实现土地管理秩序的不断规范,使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到位。当前,各地正在按照中央的要求,抓紧推进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从体制上加大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的力度。从机制上说,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完善用地者集约合理利用土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法制上说,就是要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对土地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实践表明,对那些严重浪费、糟蹋土地的行为,只有严肃法纪,毫不手软地进行查处,才能起到震慑。
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措施,必然要求也必将带动我国土地管理方式的全面改革。当前,必须着力加强国土资源战略研究和规划工作,全面启动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积极稳妥地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健全土地产权制度,特别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研究建立保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的有效机制。同时,抓紧建立土地政策与产业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机制,了解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准确分析和掌握全国、地区资源供求状况及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建立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快速反应机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