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刚刚从韩国江陵端午祭实地考察归来的中山大学民俗学专家、中文系教授叶春生前天对记者表示:韩国的端午祭确是受到了中国端午节的影响,但两者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它们虽然时间相近,但前者祭拜的是山神,不吃粽子,不划龙船。
叶春生介绍说,6月10日至27日,韩国方面举办江陵国示观光民俗祭,同时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俗学家、艺术家应邀参加,其中包括了叶春生教授本人和乌丙安教授,乌教授在前一段时间曾向我国文化部长转达过韩国方面欲将“江陵端午祭”申报为“世界无形遗产”的信息,一度被国内媒体以“保卫端午事件”炒得沸沸扬扬。
叶春生上周回来后,马上整理了有关资料,向本报记者指出,在起源和历史、举办时间、民俗礼仪内容等方面,他实地考察发现的韩国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有三大不同。
叶春生同时指出,韩国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在某些方面是有渊源的。由于时间上与中国端午节靠近,到1927年,江陵山神祭被正式定名为“端午祭”;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一样,使用草药菖蒲,只是中国人把菖蒲挂在门头祛邪,韩国江陵人则削制菖蒲发签,用菖蒲洗头;另外,江陵端午祭最后一场活动叫“乱场”,实际是一次大规模的综合集市,有点类似中国的庙会。叶春生说,在江陵的世界民俗馆中,还展示了中国、越南以及其他东南亚各国的端午风俗,其中还有中国赛龙舟的巨幅图片。韩国学者在大会上公开证实,江陵端午祭其实是受到了中国端午节的影响,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又自成体系,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一种结果。
叶春生透露,由于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第13号,并拟于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得悉这一消息的乌丙安教授因为有感于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中国端午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才提出希望我国政府像邻国韩国一样重视这些无形文化资产的保护。
叶春生说:“乌丙安等中国学者的本义并非‘保卫’或‘抢报’什么专利,因为大家都认为,人类的文化资源是可以共享的,关键是各国如何去重视和保护它。”
链接:中韩端午三大不同
第一是起源和历史不同。韩国江陵端午祭是江陵地方的一种迎神祭祀活动,来源于新罗时代的山神祭,原是村落祈丰的庆典,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端午节的起源根据闻一多先生在上个世纪前叶的考证,乃来源于中国古人祭拜龙的图腾的活动,因此闻一多亦称之为“龙的节日”,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生活的春秋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第二是两个节日举办的时间有所不同。韩国江陵端午祭迎神从农历四月十五开始至五月初七送神,整个活动长达20多天;中国的端午节只固定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第三是民俗礼仪内容有所不同。韩国江陵端午祭不像中国端午节那样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他们吃的是自造的车轮饼和自酿的浊酒,其庆典活动包括祭仪、演戏、游艺三大部分,祭礼有25种之多,其中最传统的是用歌舞来娱人又娱神的“巫俗祭仪”,还有许多民俗戏表演。(记者
莫艳民 实习生 谭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