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中央档案馆编辑出版了《邓小平手迹选》,其中有一件邓小平于1926年所写的《来俄的志愿》,这是记录邓小平早期活动与思想发展的《自传》中的一部分。而《自传》则翔实记述了邓小平到莫斯科之前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和在党团组织内工作的情况。这件历史档案的部分内容先后被有关传播媒介广为引述,为人们真切、系统地了解邓小平早年的革命历程提供了原始依据。
那么这样一份仍保存在俄罗斯的珍贵历史档案又是如何被找到的呢?中央档案馆档案资料保管部主任李明华介绍了这件档案的有关情况。
在俄罗斯查阅有关档案时发现了《自传》。
我们当时就断定这是小平同志的亲笔手迹
问:当年是如何在俄罗斯查到小平同志的这份《自传》的?
答:1991年8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当局将大批档案对外开放。1992年8月,中央档案馆常务副馆长王刚同志(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率中央档案馆代表团专程赴俄罗斯查找有关中国革命的档案资料。在俄罗斯现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管理的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档案中,发现了署名邓希贤的邓小平早期《自传》。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5岁进私塾读书时,改名邓希贤,这个名字用了18年。1927年7月在武汉,为适应地下工作环境,改名邓小平。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年后通过了加入共产国际的决议,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同时,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妇女组织,也分别加入共产国际领导下的赤色工会国际、青年共产国际和妇女共产国际。当时的纲领、制度等文件,大都报送到莫斯科共产国际总部。党向莫斯科派出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大批到苏联学习、工作的党团干部也在那里形成了大量档案文献。
《自传》翔实记述了邓小平到莫斯科之前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和在党团组织内工作等情况,为研究邓小平早期活动与思想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问:还记得发现《自传》时的情景吗?
答:我们一行5人8月15日到俄罗斯,开始查找档案。记得发现《自传》是19日。我们分头查阅各种有关的档案,在查阅过程中,发现了《自传》。当时首先看到的是一张22开白纸,下方写有“邓希贤”几个字,正文是用蓝黑墨水笔写在22开普通的学生横格作业本上,一共10页。从笔迹、内容等看,我们当时就断定这是小平同志的亲笔手迹。我们当时非常兴奋,因为这段历史恰好是我们收藏的空白。
因为不知对方能否提供档案复制,我们就先开始分头抄写。后来在俄罗斯现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内复制了一份,记得复印一张A4纸是8美元,每张复印件上还盖有“中心”的印章,此次收入《邓小平手迹选》的两页档案分别是第530号卷宗2号目录5卷的第680页和681页。另外还请该中心提供一套微缩胶片。
《自传》分四个部分,即家庭经济地位;个人的经历及思想的变迁;加入团体及服务的经过;来俄的志愿
问:《自传》写了些什么?
答:《自传》分四个部分,即家庭经济地位;个人的经历及思想的变迁;加入团体及服务的经过;来俄的志愿。《邓小平手迹选》选用的就是第四部分。
在《自传》的前两部分,作者以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立场和观点,严格剖析了自己参加革命前,从一个乡村少年到爱国青年,直至走向革命的生活道路,记述了作者16岁离别故乡到法兰西勤工俭学的主要经历。
留法勤工俭学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倡导组织。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对正在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热潮从思想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是年9月下旬,邓小平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与同学一起参加抵制日货、声讨卖国贼的活动。这时他有了朴素的“工业救国”的爱国思想,希望能到法国去,一面勤工、一面俭学,学点本事回国。
1920年7月19日,邓小平在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毕业。9月11日,与近200名勤工俭学学生乘法国邮轮“盎特莱蓬”号赴法,历经39天、行程3万余里的海上航行,抵达法国马赛。随后,在华法教育会的安排下,邓小平和20多名中国学生一起到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的巴耶男子中学学习,这是他在法国惟一的一段学习生活。
1921年初,华法教育会发出通告,说该会的费用已经用完了,只有那些能自己支付费用的学生才能继续留在学校就读,其他必须自谋生路。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两年,法国的经济十分萧条,就业格外困难。即使找到工作,工资也不高,做工所得,连糊口都困难,用勤工的方法来俭学,已无可能。
不久,邓小平和几名四川学生,到克鲁梭市施奈德钢铁厂当轧钢工。从此,邓小平开始了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外籍工人长达4年多的“勤工”生涯:先后在钢铁厂、橡胶厂、汽车厂等处做工;曾在被解雇后四处寻找工作,为等待做工机会领取过救济金,处于工作和生活上的不稳定状态;希望能继续求学,但终因经济状况不佳,未能如愿,出国留学时的理想化为泡影。失学、失业、饥饿的艰辛,使邓小平体验了无产阶级被压榨的悲惨境遇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几十年后,邓小平在回顾这段艰苦生活时说:“1920年在法国当工人。那时才16岁。当时是勤工俭学。勤工就是劳动,想挣一点钱上学。但这个目标没有实现。我在法国呆了5年半,其中在工厂劳动了4年,干重体力劳动。”“当时工资很低。但也有个好处,这样的生活,使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到莫斯科后,先进入东方大学学习,不久即转入孙中山中国劳动者大学。邓小平早期自传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问:《自传》是如何记述小平同志先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乃至到苏联之前在政治上成长的经历呢?
答:《自传》第三部分是“加入团体及服务的经过”。当时的法国,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广为流行,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的道路。
邓小平在做工期间,结识了一批先进青年,耳濡目染地逐渐接受了革命思想,开始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生活的磨难与思想的不断觉悟,使他选择了共产主义作为毕生奋斗的理想,毅然踏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征程,由一个爱国青年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逐步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邓小平回忆在法国的经历时写道:“从自己的劳动生活中,在先进同学的影响和帮助下,在法国工人运动的影响下,我的思想也开始变化,开始接触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参加一些中国人的和法国人的宣传共产主义的集会,有了参加革命组织的要求和愿望,终于在1922年夏季被吸收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员。”
1923年6月,在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开始参加支部工作,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邓小平在《自传》中写道:“我加入团体后,自信对团体的工作是未尝稍怠的”。在此前后,邓小平仍到工厂做工,但这时的做工是为了支持革命工作。
1924年,邓小平参加旅欧共青团机关刊物《赤光》的编辑工作,他非常认真地在蜡板上刻写每一篇文章,同时撰写文章发表并负责油印工作,由此得了一个雅号——“油印博士”。同年7月,邓小平在旅欧共青团第五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会书记局委员,同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6月,党派邓小平从巴黎到里昂担任当地的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领导里昂地区的党团工作和华工运动。6月至9月,参与组织旅法华人举行的声援国内五卅反帝运动的多次大规模示威和集会。
邓小平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法国警方的注意。1926年1月8日晨,警察闯入邓小平的住处搜查,但里面已空无一人。所幸在此前一天即1月7日,邓小平已与傅钟、李卓然等20名党、团员,根据中共旅欧支部的指示,踏上了去莫斯科的征途。离法赴苏时,经过在革命的实践中的不断锤炼,22岁的邓小平已从一名普通团员成长为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一定革命斗争领导经验的职业革命家。邓小平到莫斯科后,先进入东方大学学习,不久即转入孙中山中国劳动者大学(1929年该校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邓小平早期自传就是在这时写成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共产国际和苏联为纪念孙中山、培养国共两党的干部而创办的。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苏联在中国失去了一位最亲密的朋友。苏共领导集团决定创办一所学校,以孙中山的旗帜,招徕大批中国先进青年,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中国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干部,并成为今后中苏关系的纽带。1925年11月中旬,莫斯科中山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从此,国共双方都派人到苏联学习,这里聚集了一大批中国青年精英,其中很多人陆续成为国共两党的风云人物。
《自传》最后写道:“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地接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争斗”
问:为什么说《自传》的第四部分“来俄的志愿”是全文的核心?
答:《自传》的第四部分“来俄的志愿”,是全文的核心。作为一名职业革命家,斗争的实践使邓小平深感“革命的理论于我们共产主义者所必须的”。《自传》写道:“我过去在西欧团体工作时,每每感觉到能力的不足,以至往往发生错误,因此我便早有来俄学习的决心,不过经济的困难使我不能如愿以偿。”他坚定地表示:“我能留俄一天,我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务使自己对于共产主义有一个相当的认识”,“尤其是要来受铁的纪律的训练、共产主义的洗礼,把我的思想和行动都成为一贯的共产主义化”。邓小平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1926年6月16日,莫斯科中山大学中共党支部在一份材料中,对邓小平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对功课很有兴趣,和同志们的关系密切,努力学习可以影响他人,守纪律,能切实执行党指定的工作,一切行动合于党员的身份。
《自传》最后写道:“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地接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争斗。”用邓小平后来的话说就是“真正叫做把一切交给党了,什么东西都交了!”他还说过:“我自从18岁加入革命队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没有任何别的考虑。”
邓小平早期《自传》的发现,使参加查档的同志兴奋不已。正如王刚同志所言:赴俄之行,仅就这一件材料也是值得的。代表团回国后,王刚同志将《自传》复制件报送了中共中央和邓小平本人。小平同志看了以后非常高兴,连连表示,20年代的材料能保存至今,实在不容易。(戴菁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