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每当台风、暴雨、高温等突发灾害性天气来临时,公众有望从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和位于城市显著位置的电子显示牌中看到新的预警信号。这些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蓝、黄、橙、红”4种颜色以及图形、中英文标识组成。
中国气象局今天公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
以规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使用效率,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国家气象中心主任章国材介绍说,第一批发布预警信号的突发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沙尘暴、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和道路结冰,共11种。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此外还针对不同等级的气象灾害,为公众提供了不同的“防御指南”。
据介绍,试行办法中的大多数项目的标准是全国统一的,由于西部和青藏高原地区生态条件的脆弱性,造成灾害的雨量不同于东部地区;干旱地区由于相对湿度小,高温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也不同于相对湿度较大的地区。对于这些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于这一规定的标准。
随着我国气象事业的飞速发展,我们把握“风云变幻”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预警机制也在逐步健全。今起发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然而,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不仅需要预报能力的提高、预警机制的完善,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增强防范意识。最近气象灾害造成的一起起悲剧敲响了警钟:公众对突发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亟待加强。前不久的台风“云娜”造成180余人遇难,其中因房屋倒塌遇难的占到了2/3,很多人是由于没有意识到“云娜”的危害并及时撤离,结果遭遇了不幸。今夏各地多起雷击事件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防范雷电意识淡薄,使很多人失去了生命。因此,增强公众防范意识与完善预警机制同等重要。(记者刘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