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国内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广州两兄弟花11年用刀画出《清明上河图》

www.zjol.com.cn  2004年08月27日 16:48:3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image
  
  9米长的《清明上河图》是姜世闻和堂兄姜潮一刀一刀地刻出来的
 image 
  
  虹桥码头区百多个人物的眼睛小如针尖但状若活人,是整幅画中最难刻的地方
  image
  
  姜世闻经历11年艰苦创作,累坏了眼睛,累垮了身体  

  核心提示

  广州市民姜世闻、姜潮兄弟在一卷1毫米厚的薄纸上,采用“浮雕纸刻”神技,耗费11年一刀一刀地刻出了《清明上河图》。他们独创的融剪纸技术、木刻技术、国画技术三种艺术手法于一体的纸雕新手法——浮雕纸刻,被专家认为是美术界传统纸刻艺术工艺的突破,其新型独创性国内罕见。

  九米长卷重现不朽名画

  昨日,记者在市民姜世闻与其堂兄姜潮先生的家中,见到了一种中国美术界前所未闻的工艺:姜世闻独创的融剪纸技术、木刻技术、国画技术三种艺术手法于一体的纸雕新手法——浮雕纸刻。并见到了他们用一柄刀糅合浮雕刀画工艺,在1卷9米长、0.45米宽、1毫米厚的薄纸上,刻出了中国古代美术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令人叹为观止。

  废纸堆发现名作补全胶片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获悉,包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所有现存于世的《清明上河图》,画中所有人物仅有550个历史人物。姜世闻先生告诉记者,这幅浮雕刀画姜版《清明上河图》共绘了750多个各色人物,比现存于世的《清明上河图》多出了200多个人物。

  原来10多年前的一天,姜世闻先生在—个拾荒者收集的大堆废纸中发现了一张胶片,竟是一整幅《清明上河图》。他惊喜之余买下了这张胶片,带回家细心研究后不禁大惊:照片上的《清明上河图》竟然共绘了750多个各色人物!他下定决心,用一种独特奇绝的方式,将这幅罕见的传世名作补全《清明上河图》复制下来,让其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毁掉6稿11年艰难创作

  《清明上河图》人物众多,景物复杂,要把这一切用刀一下一下刻在纸上,难度相当大。11年中,身患残疾的堂兄姜潮与妻子离异后,离开东北老家南下广州,与他合作共同完成姜版《清明上河图》。

  姜世闻画了十几张草图,刻了无数张草稿,每天他都工作到深夜,困了就和衣而睡,但他永远不会忘记把纸和笔放在床前的桌上。梦里是《清明上河图》,梦话还是《清明上河图》,那段日子,他常常会从梦中惊起,拿笔就画;有时,为了刻一个人物,他要苦思良久,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一盯就是半天,亲人们真怕他落下啥毛病。

  姜世闻告诉记者,一幅如此浩大的纸雕不能有丝毫断裂,这些人物、景物连接处细如发丝,一旦刻断就必须重来,为此姜世闻毁掉了仅差一点就完成的6稿。去年7月9日,当姜世闻刻完最后一刀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流下了两行热泪。当一位澳大利亚商人第一眼看到这件宝贝时,当场就开出了30万元的价格。一家网站不知从何处拍得了他的纸雕《清明上河图》照片,把它上了网,一些外国人看后都纷纷给出高价,但都被姜世闻拒绝了:“我要把它留给自己的国家。”

  一刀一刀刻出十万块砖瓦

  姜版《清明上河图》人物误差不到十分之一毫米

  1992年,正当姜世闻在家研究那张神奇的《清明上河图》胶片时,一位同事结婚托他刻个喜字。他刻着刻着,心中一动:何不把《清明上河图》雕刻在纸上?从那时起,姜世闻苦苦奋斗了11年。

  刻喜字悟出浮雕纸刻神技

  在前期创作中,纸易刻漏的特点让姜世闻苦恼不已,一不小心,努力就全部泡汤。他发现,不干胶纸既有纸的特点又不易碎,但在不干胶纸上一刻,底层的纸就会被刻漏,技工出身的他又在不干胶上动了手脚:在纸上加了一种有助韧性的物质,于是一种不怕水,不怕火的新材料在姜世闻手中诞生了。

  发明了新材料,姜世闻又觉得双面刃刻刀一上纸极易刻漏纸,最后,他用锯条制作的单面刃刻刀作工具。

  姜版《清明上河图》中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记者细心数了数,仅虹桥上的古代各式人物竟多达100多个,每个人物活灵活现,眼睛小如针尖但状若活人。姜世闻先生告诉记者,刻工时候必须用放大镜,任何甚至十分之一毫米误差,都会造成虹桥上的人物出现不足,会严重篡改原著的内容与思想。

  每天休息不到三个小时

  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姜世闻,经历了上山下乡,曾到夜大充电,再后来在长春市电力管道厂做技术员。他脑子灵手也巧,平时总爱鼓捣点啥,尤其是木雕,他的木雕作品形象逼真,非常见功夫,南下广东后发展成“浮雕纸刻”工艺。

  记者看到,姜版《清明上河图》各种宋代建筑砖瓦房屋有128间,总计多达上10万块砖瓦,是姜世闻先生与堂兄姜潮先生耗费了两年时间,一丝不拘四刀刻出—块砖瓦,每天仅仅休息不到三个小时夜以继日才得以完工。

  姜世闻原本视力非常好,可11年超负荷的工作让他过早地带上了花镜,现在他的视力很差,刻画时需要用高倍放大镜,原来健壮的他也在这11年中虚弱下来。

  专家观点“浮雕纸刻”新型而独特

  昨日下午,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美术家协会专家人士。美术评论人士刘玉恒认为,“浮雕纸刻”是我国传统纸刻艺术中一种新型而独特的作画工艺,用这种我国国内美术界几乎前所未闻的工艺,来再现中国古代美术不朽作品《清明上河图》,其独创性与高难度可谓令人惊叹。

  美术界截至今天涉及雕刻工艺的作法,仅仅只有木刻、石雕、剪纸与纸刻等雕刻工艺艺术,而“浮雕纸刻”作画工艺应是我国国内美术界纸刻艺术中的—大突破

  资料:不朽名作《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传世名作、一级国宝,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七百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来源: 信息时报 作者: 编辑: 吴辉军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