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中部六省,中部崛起战略与宏观调控措施正同步取得成效: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出现多年不见的好形势,工业与投资一举扭转前几年增幅低于全国的尴尬局面,骨干产业和中心城市迎来了近十年来最佳发展态势。
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至2003年,中部六省的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低于东、西部1.8和0.4个百分点,而今年上半年,六省GDP增幅分别比全国高2.1至4.4个百分点。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宏观调控措施,正为中部崛起奠定新基础。
农业形势喜人 农村面貌一新
作为粮食主产区的中部地区农业人口占一半以上,而宏观调控首先打响的就是农业攻坚战。降低税率、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等,这一系列支农政策含金量极高,让农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种了34亩田的江西农民周显胜喜滋滋地说:“种田拿补贴,恐怕是盘古以来头一回!”
投入增加直接推动农村生产力进步。据江西省农业厅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拖拉机12000多台套,新增联合收割机1000台,同比分别增长27%和28%,是近几年增长最多的一年,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面积比去年增加32%。
从黄河上下到长江两岸,从中原大地到两湖平原,农业经济出现了近20年来的最好形势,撂荒现象不复存在,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农民现金收入自1998年以来首次以两位数攀升。
在不少农村,已出现农民集体成批量购买手机和摩托车的热潮,农村消费一改多年徘徊的局面,正实现突破性增长。
摆脱“资源陷阱” 锻造产业优势
对资源富集的中部地区而言,极易坠入这样一种“陷阱”:宁愿稳稳当当卖资源,不敢冒市场风险搞深加工,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终端产品少等问题。清理整顿低水平重复建设,为中部地区跳出“资源陷阱”提供了强大的外力。
作为我国电解铝第一大省,河南省果断停止了对电解铝项目的审批,控制电解铝新增生产能力80万吨左右。目前,全省所有电解铝企业均采用了先进的预焙槽工艺,平均生产规模达到10万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铝深加工产品产量达到45万吨,占到总产量的29%。通过延伸铝产业链,河南吨铝用电成本平均降低了10%,吨煤附加值提高近3倍。
从河南的铝到山西的煤,从湖北的钢铁到安徽和江西等省的有色金属,在宏观调控措施的牵引下,中部地区的资源性产业正大步跨越“陷阱”,迈向技术密集的高端平台,将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
中部地区资源深加工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正明显加强。今年上半年,中部六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比全国高3.4至8.8个百分点。安徽省工业增幅高居全国第三位,其中黑色金属冶炼、非金属矿制品等7个重点行业同比增长51.6%;江西省工业增幅居全国第五位,其中特色冶金、精细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
打好“预防针” 提高“免疫力”
“宏观调控是在打预防针,是提高经济运行的免疫力。”这是民营企业家梁剑峰对宏观调控的理解。让他记忆犹新的是,上世纪80年代麻织品走俏,各地一窝蜂地上麻纺厂,后来麻制品因舒适性方面的缺点受市场冷落,技术含量低的企业纷纷倒闭,损失惨重。他说:“当前国家把紧土地关和信贷关,客观上提高了产业门槛,逼着你搞高技术、高附加值,降低了你将来破产的几率。”
像他这样被“逼”向技术尖端的企业家为数不少。今年上半年,武汉市武钢、神龙等8家重点企业完成技改投资高达24亿多元,有的企业半年的技改投入达到过去三五年的总和。
有关专家指出,只要摒弃“牺牲农业、透支资源”的传统模式,坚定不移地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部署,作为中华文明传承中心的中部地区定能实现崛起。(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