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么年轻,没有腿怎么活啊!是阳方口镇医院保住了我这条腿。”32岁的刘全梅对医院的感激之情感染了在场每一位医生和病人,“小医院也可以治大病。”
阳方口镇地处晋西北腹地,是联系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的交通要塞,交通事故多发。镇内煤炭资源
丰富,采矿业发达,矿工时有伤胳膊断腿的。因此,阳方口镇一带创伤骨科病员较多。1998年前,阳方口镇中心卫生院医疗技术条件差,难以应对突发事故紧急救治,经常将一些急诊病人耽误在转诊的路途中。
“以前这里没个样子,许多病都不能医治;现在面貌是崭新的,过去不能处理的现在已经能医治了”,阳方口镇医院郝玺存院长用淳朴的话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动。
自1998年起,阳方口镇医院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专门建立起技术协作帮扶关系,该院也是二院进行技术帮扶工作时间最长、成效最显著的医院。6年来,山大二院骨科坚持对阳方口镇医院进行技术帮扶工作,并已先后派出32位主任级以上医生在阳方口镇医院坐诊,完成手术3580例。6年后的今天这所乡镇小医院发生了巨大变化。
记者在医院看到,“山医二院专家”的牌子就挂在专家门诊外,阳方口镇的很多路口处也都有大大的“山医二院”的牌子。山医二院的专家每人在这里看病一个月,实行轮换制,已经坚持了6年多。
“二院”这块金字招牌为医院吸引了周边县乡村的很多病员。医院去年业务收入已达到165万元人民币,远远高于1998年的58万元。门诊人数由1998年的13,200人次升高到43,650人次,住院病人人数由1998年的236人次提高到872人次,手术人数由141人次增加到635人次。
如今的阳方口镇以及其周边县乡村的农民,只要伤筋动骨了,都可以就近看病,不会再因去路远的大医院而耽误治疗时机。农民在这里只需交付一级医院费用,就可以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的优质服务。
“二院”医生带来先进技术,提高了镇医院医生的水平,同时阳方口镇医院的16名医生也去“二院”骨科进行过培训。技术提高了,医院现在还向外输出人才,几名医生到附近的其他乡镇医院当上了副院长。如今,阳方口镇医院已能开展骨科的各种疑难手术,区域内发生的各类急诊病员的救治已基本解决。(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