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赵凌云15日在南昌说,我国农民的口粮在品种、来源和加工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农村粮油食品安全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因此呼唤更多放心粮油进农村。
赵凌云说,这三大变化一是农民“口粮”已有90%以上是大米和面粉,不论在粮食主产区还是在经济作物区、缺粮区,完全食用自留口粮的农户大大减少,需要品种调剂和余缺调剂的约占口粮消费量的一半以上。二是农民口粮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食用,形成口粮来源的多渠道,除兑换外,有的委托加工、还有的通过购买,但不论是委托加工,还是集市购买的成品粮、制成品或馒头等熟食品,大多是由农村小工厂、小作坊加工生产。三是农村加工厂、小作坊在设备、技术、环境、卫生等方面问题较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委托山东省粮食局粮油检测站在农户、集贸市场和小作坊取样7份,结果合格率只有71.4%,不合格部分主要是面粉中增白剂含量超标几倍、调和油浑浊有异味。
赵凌云说,这些情况表明,农村粮油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呼唤放心粮油尽快进农村。据对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各省粮食行业协会推出的放心粮油产品涉及的1146个企业统计,2003年各地共产销放心米面2615.7万吨,占城市米面消费量的50%,但只占城乡米面消费量的13%;销售放心油804.7万吨,占城市食用油消费量80%,但只占城乡食用油消费量的50%。这说明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在农村有很大的空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