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究竟能否在太空看到长城?长期以来,人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我国科学家最近的一项实证研究为这一历史谜案画上了句号:科学家通过理论分析、遥感实验和实地验证确认,人类肉眼无法从太空看到长城,但依靠高分辨率遥感技术能“看”到长城。科学家的文章即将发表在核心期刊《物理》上。
万里长城
从国外宇航员“见”长城之说,到把此事写入小学课本,从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宣称未见到长城到不久前欧洲空间局制造的“从太空看长城”事件,一时间迷雾重重,莫衷一是。
从事遥感图像解译40多年的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戴昌达研究员在光学物理专家聂玉昕研究员的大力支持下,对“肉眼能否看长城”进行了理论分析、遥感实验和实地验证。
根据人眼视觉原理和视觉分辨率,几位科学家认为,即使长城的宽度达到10米,常人可识别长城的最远距离约36公里,视觉分辨率高的侦察员大概可远在62公里处识别长城。“这些距离都远远低于一般公认的太空高度,何况长城宽度一般都小于5米。”
针对“黑夜看明灯”的类似说法,戴昌达认为,长城属砖土结构,不是发光体,也不是强反射体,与周围背景的反差不会太大,且宽度、高度都有限,不会有太大的阴影和投影。“宇航员在升空或降落过程中距长城不远的瞬间也许能看到长城。但这个瞬间太短暂,宇航员也不能分心,不可能看清。”
专家在分析欧洲空间局5月公布的卫星图像后认为,欧空局认定的“长城”实际上是一条山沟,“大运河”则是密云水库的主要支流——白河。由于该图像显然未经过精几何校正等应用处理,存在地形起伏产生的投影差,色调层次也不够丰富清晰,导致长城影像难于辨别。
那么,“遥感眼”究竟能否看到长城?在拿不到欧空局卫星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科学家利用法国“SPOT”资源卫星提供的同一地区图像进行应用处理、图像解译并驱车赴现场验证,得出结论:5米左右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图片经过适当处理,才能较清晰地显示长城的存在。“当然看不到垛口,更看不到砖缝。”
相关链接
关于“太空肉眼看长城”的争论
2003年10月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返回地球时,有记者问他是否在太空中看到了长城,他肯定地回答:“看到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
2004年年初全国政协委员王翔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的提案要求有关部门尽快纠正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课文《长城砖》中有关宇航员肉眼能看到长城的错误,教育部对此公开答复表示纠错工作正在进行。
2004年5月11日欧空局网站首页以“从太空看中国长城”为题,发布了一张“普罗巴”卫星3月25日过境时获取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文字说明指出,该图右上方一条蜿蜒曲折的细线条是延伸7240公里的长城。该公告还认为,如果天气、光照等条件适合,宇航员可以用肉眼看到长城。5月19日欧空局发布纠错公告,承认此前公布的图像发生解释错误,把一条注入密云水库的河流误判为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