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县级)在去年9月兴建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广场,一年时间里特别是近一段时间,当地众多老百姓对此议论纷纷,甚至激化出一系列矛盾。
广场不符合贫困县实际百姓称是形象工程
记者近日来到这个"世纪广场",广场用的地砖全是大理石,各种雕塑、人工瀑布和霓虹灯布满广场。夜幕降临,霓虹灯绚烂闪烁,非常壮观。
然而记者看到,如此大的广场,来此休闲的人却十分稀少。记者采访了在广场上散步的一位老者,他说:"晚上没几个人去,要么是开大会,要么是临近的老人早上去锻炼,街里的人谁上这儿来,好几里地远。而且旁边现有那么大的体育场,开2万人的会也够,浪费这个钱干嘛。"
另一位散步的市民说:"这么大没啥用,不符合北票实际,这就是形象工程。就是为搞辣椒节开会用的,一年就这一次。值得弄这么大吗?北票老百姓现在生活多困难啊!"
据北票市城建局副局长李彦阁说,这个广场是在2003年9月初竣工的,工程总共耗资(加上征地补偿费用)1000多万元,占地68亩。
记者算了一下,68亩大约合4.4万平方米,约是天安门广场的1/9,沈阳市政府广场的2/3;北京的人口达到千万,沈阳的市区人口有400万多,而拥有这么大广场的北票市区人口仅有17.4万。
北票是个因煤而兴的城市,1994年后北票市煤炭工业开始衰退,成为国家级贫困县,全市去年财政收入仅8400多万元,2001年因矿务局破产下岗的工人就有2.3万人。
仅挨着广场就有一个当地的"矿工村",这是北票全市五个矿工村之一,工村的惨状是记者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许多危房肩并肩挨着;崎岖的土路中间被居民的下水冲出了一条深沟,一旦下雨仿佛成了"泥潭";平房顶上纵横交错着密织而危险的高压电线、民用电线,一排排的电线杆就立在房子门前……
北票市副市长邱廷雁说,面对这样的形势,北票市委、市政府实施了城市经济转型和农业产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连续4年主打"辣椒节"品牌,以节来招商引资,因此修建了"世纪广场"。
广场原来是违建广场
近日,北票市五间房镇岳家沟村数十村民四处上访,甚至在上访过程中和当地政府部门发生了冲突。原因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耕地和一片山楂林被政府征用后,补偿资金被截留,截留金额占整个补偿资金的1/3多,岳家沟被征的土地就是世纪广场的用地。就在记者采访时,当地政府看到记者要报道此事,便把截留的资金全部偿还给农民。
北票市副市长邱廷雁说:"我们世纪广场手续是合法的,占地68亩,给农民补偿了209万元。"
那么广场的建设手续真的合法吗?
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用地变成建设用地的,首先得办转用手续,然后和农民进行协商办理征地手续,在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到位后,办理农转用和征为国有的手续。有了这套手续,施工单位才可以开工建设。
然而城建局副局长李彦阁的回答却让记者大吃一惊:"拆迁是由市委、市政府、政协、人大决定的,民政局牵的头,但建广场的审批手续没有看到。"
当记者询问没看到审批手续怎么能开工呢?李彦阁说:"说实话,就算我是法盲,上边让我干,我也得干啊。下级服从上级啊。我确实没看到手续。我们就是根据补偿协议,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
对于没有手续是不是属于违建的问题时,李彦阁认为市里面和岳家沟村有协议,一开始是反租倒包,一亩补偿300多块。现在改为征用。
岳家沟农民张文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原来他家有4亩多耕地,"有一天听到消息说政府要用咱家的耕地,说每年每亩地给补偿300元(租用的标准应该是500元),你不同意也得同意。"张文华说,"没有了地,咱家这三口人吃啥,每亩300元够干嘛的?"
由于国家已经三令五申不允许反租倒包,后来五间房镇政府又在农民不知情的情况下与村委会签定了征地协议。这样就由租用改成了征用,农民每亩得到了3万元左右的补偿,但这时广场却已经开始建设了。
记者希望邱廷雁副市长能让记者看一下广场的审批手续,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一开始没有手续,但手续还在办理。"原来,这样一个大规模占用耕地的广场竟没有建设的手续。
烈士陵园被豪华广场挤走百姓万分痛心
世纪广场饱受争议的另一个原因是广场旁边的烈士陵园被迁走了。
从世纪广场向上步行近300米的台阶就是被拆除的烈士陵园旧址。原来的烈士陵园现已是残垣断壁,陵园建筑用的大块方石头到处都是。烈士陵园地处北票南山地区,是北票市内地点较高的地方,从上可以俯瞰整个市区。
据了解,北票市烈士陵园建于1992年,1994年竣工。被辽宁省民政厅命名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是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属于长城城墙式建筑,建筑雄伟而大气。里面放有100多位解放北票烈士的骨灰和碑牌。
孙凤鸣是一位老民政干部,他说:"最开始陵园就是一些坟包,为了表示对烈士的尊敬才迁到这来,每年清明节全市的各个学校都去扫墓。可今年就扫不了了,现在挪到小荒凉(地名)去了,那里过去是有名的不毛之地。"
记者行车15公里来到了一片荒坡之上,看到了所谓的新烈士陵园。这里只有400平方米,没有台阶,只有一个高十米的纪念碑。烈士的骨灰被一齐塞进了小墙垛里,农民的自家坟都埋在墙外。如果不是这个碑,没有人知道这是干什么的,连烈士陵园的牌子都没有。这里远离城区,路也不好走,而且没有一个管理人员。烈士陵园遭如此待遇,实在寒心。
北票市副市长邱廷雁告诉记者:"把烈士陵园迁走,一是有碍观瞻,二是年久失修,政府改造烈士陵园难度相当大。三是交通不方便,上山难,再者影响北票形象。现在新的烈士陵园投资15万元。"
事实果真如此吗?孙凤鸣老人说:"烈士陵园有碍观瞻、影响形象,这多可笑啊!没有革命先烈,哪有北票今天。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陵园建成才十年,几乎没有破损,怎么失修了?交通不方便,那旁边的世纪广场就方便,把烈士陵园放到好几十里外就方便?"
一位市民说:"那是我们全县老百姓捐钱修的,我们能让它迁走吗?当时建烈士陵园号召捐款,全县人民都很积极。乡长都捐200元,普通干部也捐100元。再困难的也要捐个几块钱啊。"
另一位市民说:"原来建陵园耗资100多万元,拆了就空在那,什么都不干,多可惜。而现在又再花钱修迁移走的陵园,太浪费了,老百姓都很痛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