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农村“低保”暖民心
宋老汉摩挲着伤病的小腿,坐在边上安心等待着。在他前面有一长队老人,签字盖章,领取低保金。1月4日空气清冷,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街低保金发放现场却热热闹闹,透出一股浓浓暖意。
今年75岁的宋老汉原先以卖菜为生,一个月能有300多元收入,不幸两个月前摔伤了腿,无法再挑担卖菜,又无儿无女,如何维持生计成了大问题。
宋老汉所在的土地塘社区居委会了解到他的困难状况,把他纳入了农村低保对象。宋老汉得到通知,可以从这个月开始领取低保金,每个季度能拿150多元。他说,也不能全赖政府救助,既然不能卖菜了,自己想以后摆个小摊子增加收入。
据了解,启动农村低保,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制度,武汉市走在了全国大中城市的前面。武汉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处马黎西处长介绍说,2004年10月,武汉市全面启动农村低保,对农村特困群体实行救济救助,全市已有2.1万户5万多人纳入农村低保,市区两级财政一年投入2000多万元,这些农村低保对象每季度可补贴120元至200元不等。希望农村低保户领了这笔钱,这个年能过得好一点。
乌龙泉镇生活一村的付英今年56岁,她的儿子与媳妇都因生产事故去世了,两个孙子成了孤儿。平日,她和老伴种了两亩田、两亩地,生活过得艰难。她接过这一季度的400元低保金,对记者说,“马上要过年了,给孙子买件新衣。真要感谢政府照顾得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