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人数已超过15万人的印度洋大海啸发生于2004年12月26日。
死亡4万人的伊朗大地震发生于2003年12月26日。在这两次大灾难发生后不久,灾区都出现了中国救援队的身影。记者两次随中国救援队前往灾区,这次到达印尼受灾最重的亚齐省后,记者感到,和伊朗相比,这里太惨了。
心理危机成为灾区的第二大杀手
2005年1月3日,记者随中国、新加坡联合组成的搜救队前往班达亚齐的一处海滨居民区。由于受灾面积太大,这里以前没有得到过救援,现场没有清理过,很多尸体经过七八天已高度腐烂。到现场进行清理的中国队员年龄都不大,他们在清理尸体时承受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很多尸体都已肿胀,一碰就碎。我们的一名队员在用裹尸袋兜一个小孩的尸体时,整个尸体都碎了。由于这些工作既危险又令人难以忍受,所以连当地人都不愿意干。我们的队员之所以能做到,一方面是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希望能给死者家属一个安慰。另一方面,中国救援队建队3年来,每一名队员都接受过心理辅导和测试,基本素质非常好。在日常训练中,队员会在半夜被带到阴森的墓地以克服心理恐惧,会被领到太平间中适应尸体的臭味。这次到印尼救灾的中国救援队中有两位在心理治疗方面有专长的医生,但心理问题已不是队员们的工作障碍,因为队员们都是久经考验的。灾民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在灾区,心理危机已成为继生理疾病以外的第二大杀手。由于灾区伤亡情况太严重,人尸混杂的现象很普遍,经常能在灾民家附近看到尸体,这主要是因当地运输系统基本瘫痪,救援工作进展缓慢。整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灾民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在巡诊过程中,中国医生了解到,大多数灾民晚上睡不着觉。一名中年妇女说,她一闭上眼,满脑子都是海啸过后的惨状,一睁开眼,看到的是废墟和乡亲们的尸体,她每天连一个小时都睡不了。
中国医疗队进灾区巡诊的第一天来到了一个小镇,那里的人基本都死光了,到处是废墟和尸体。队员们忽然发现,在路中间坐着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不哭也不笑,呆呆地坐在那儿。据当地人说,他的母亲、妻子和孩子都在海啸中死去了,他已经深陷在痛苦的回忆中不能自拔,如果没有心理辅导,等待他的只有死亡。中国队员试图帮助他,但没人懂印尼语,如果不了解他的生活也无法进行心理辅导。只有当地人能开导他,但在大灾面前,没有人帮他。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中国救援队队员的心。
队员们要反复抹花露水和清凉油
中国救援队有两个理念:一是只有先保护好自己才能去帮助别人;二是灾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任务。为保证在救灾过程中不倒下,中国救援队采取了很多措施。如每名队员巡诊时都要背一个20公斤重、80厘米高的背囊。里面有睡袋、防潮垫、毛毯、饭盒、水杯和蚊帐等。队员们每天回到营地都要将穿过的衣物、使用过的东西进行消毒,对暴露在外的皮肤要用消毒纸巾进行擦拭。平时在营地内,队员们都会反复抹花露水、清凉油,使用消毒液对周围进行消毒。队内每天还给大家发放维生素、营养粉,帮助队员提高免疫力。除此之外,外出巡诊的队员早饭吃得非常多,这并不是因为军用野战食品好吃,而是为了积蓄能量,因为外出后,队员们为了防止被病毒感染,几乎一天不吃东西。
1月3日,记者随搜救队前往受灾现场。那里到处是高度腐烂的尸体,尸臭味让人根本无法呼吸。按理说,在这种地方是绝不能吃东西的,记者和队员们一天都没吃饭。但就在大家忙于救灾时,一位灾民看中国队员实在太辛苦了,他想表达一下心意又怕自己拿来的食物队员们不吃。于是,他把我们带到了他家的一棵果树下,指着树上的红毛丹,让我们自己摘。此情此景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家都吃了,没有一个人拒绝他的好意。
她看着灾民的伤口哭了
这次到印尼救灾,每个人都有很深的感触,每个人都有难忘的故事。目前,中国救援队每天都派出两到三支医疗小分队外出巡诊。一支到机场,负责对重症病人进行监护和治疗,还有一支到45公里外一个镇医院进行巡诊。这个医院附近有一个当地最大的难民营,有将近1万名灾民。这家医院由于地势稍高,主要建筑没有受损,但医院中的5名医生死亡,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失踪,只剩下一名负责行政事务的院长。中国医院队考察后,帮助医院恢复了主要功能,设立了门诊、内科和外科。当地人知道后,纷纷跑来就医,第二天,中国医疗队救治了200多人,现在每天都要看几百人。在这家医院工作几天后,一位姓高的护士流着泪对记者说:“如果那些灾民能够早些得到治疗,他们的伤口就不会化脓,不会烂成一个大窟窿,不会露出骨头来。有些只要一周就能好的伤口现在一个月也好不了。在来就诊的患者中有90%是被耽误的……”
中国救援队的工作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队内首席医疗官郑静晨说,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厕所。在中国救援队营地附近有一个加油站,那里有一个用汽油桶围成的简易厕所。一天早晨,郑静晨如厕后正准备出来,当地的一名居民马上打了盆水送到他面前。原来,当地人如厕后都用水冲洗,水是事先提进厕所的。这位居民知道郑静晨是中国救援队的成员,于是他主动打了盆水送到郑队长面前。这种超越了民族界限的质朴情感让郑静晨感动不已,他的眼眶湿润了。
中国救援队搜救分队队长袁本航专门负责指挥在受灾现场清理尸体。他本应在元旦期间休假,享受天伦之乐,因为他的小女儿只有8个月大,他已经有7个月没有见到女儿了。但这次救灾任务下达后,袁本航二话没说,又把休假单锁进了抽屉。前年,同样是在12月26日,发生了伊朗大地震,袁本航的休假申请是25日被批准的,他默默地放弃了休假。在伊朗救灾过程中,袁本航的母亲病重,等袁本航回到家,母亲已瘫痪在床并永远不能说话了。袁本航把没能和母亲说上最后一句话,当成了人生的遗憾。
中国救援队面临哪些困难
尽管中国救援队的工作越来越顺利,但他们仍面临着很多困难。
首先是缺少当地配合。联合国认为这次在亚齐救灾是历史上最困难的,因为当地的行政机构被完全摧毁,各国救援队对当地了解很少,汽车和汽油都严重不足。我国救援队外出要自己找车,当地能提供的有组织的协助非常少。
其次是语言问题。郑静晨说,在灾区,语言障碍非常大。当地人懂英语的很少,医生和患者之间往往只能用手势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能当翻译的人都在帮助医疗队。其中有一个男子,他家13口人都在海啸中死去了。他把帮助中国救援队当作了自己生活的全部。
第三是交通问题。我们的一支医疗队近日到达当地一个大社区巡诊,它包括21个小社区,每个社区都有1000多人。我们的医疗队因为没有交通工具,有时要步行,有时要在街上拦车,尽管当地人很友好,都愿意帮忙,但这无疑降低了救援的效率。
尽管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郑静晨仍对记者表示,“请祖国人民放心,我们决不辜负祖国人民的重托,决不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