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高跷队 今天到伦敦
服装新颖
阵容强大
村里高跷队今天到伦敦
京郊高碑店村高跷队昨启程赴英演出预计将有50万人现场观看———
2005年春节,来自朝阳区高碑店村的民间艺术高跷老会将走上伦敦的街头,向世界展示古老的高跷艺术。这支高跷队于今日到达伦敦。记者从高碑店村了解到,这几天,高跷队正加紧练习,向海外展示中国农民不凡的身姿。
百年高跷队屡获大奖
记者昨日获悉,高碑店村高跷队于今天到达伦敦。高碑店村高跷老会,始建于清光绪12年(公元1886年),至今已有119年的历史。高碑店高跷以功夫好而著称,上跷跟走平地一样,而且都是双角色。一般高跷都是12个人表演,而高碑店的高跷是14个人,角色扮相齐全,生、旦、净、末、丑行行都有,动作干净利落,表演方式自成一家。其表演内容既有舞姿轻盈优雅的“文扇”,也有扮相俊俏动作刚强飘逸的“武扇”,更有粗犷剽悍、朴实奔放的“大头行”,还有诙谐逗乐的武丑“膏药”。
清代的时候,高碑店村高跷老会曾参加过盛大的清朝皇家花会,在娘娘庙前13级台阶上做大跳,如履平地一般。高跷老会在宫廷内的人拜完山神之后,又在妙峰山上为其表演过多种绝活,并被皇宫封了名号,从此更是名声大振。1949年、1954年的国庆庆典上,也曾留下老会艺人们精湛的表演。在1987年、1988年、1989年的龙潭杯花会上,高跷老会更以扎实的功底、超凡的演技连续三年蝉联冠军。其最著名的戏目有《西厢记》、《打渔杀家》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请著名设计人设计服装
为了让队员去伦敦表演得更加自如,老会一改往日杨、柳木跷,利用杉木轻便、结实的特性,采用传统的榫接方法,不用一根钉子,重新制作了一批新跷;在高度上,为了突出演出效果,平均比原来高10厘米左右,文跷均在1米左右,武跷一般是90厘米;此外,还特意把跷漆成上红下黑两种颜色,并将露出服装外面的底托黑色部分,用银粉、金粉画上了栩栩如生的中国龙,寓意中国是龙的传人。
这次赴英国,队员们准备了两套服装,一套是按照传统的生、旦、净、末、丑安排的戏曲服装,是高碑店百余年来一直传承下来的。第二套服装是由著名服装设计人胡晓丹设计的。胡晓丹去年曾经设计的“流动的紫禁城”,将中国古典建筑的“深基厚盖,胖柱肥梁”的建筑特点融于服装当中,震惊巴黎,在法国掀起了中国风。这次胡晓丹先生为高跷老会设计了一套“北京风情”为主题的演出服装。主要以盛装行进为主的演出服装,从色调上以大红为主,突出中国传统的喜庆主色调,服装的设计比较简约。这套服装在“流动的紫禁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突破创新,头饰以中国民族特色的雉鸡翎为主,与服装有机结合成一体。这套服装以流动性和整体性为主,突出的是简约和统一,适合于行进表演,远远观去,气势欢腾,热烈浓厚,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古典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融,展示了北京农民的民俗风貌。
在化妆方面,这次高跷队专门邀请了中国戏曲学院的专业化妆师,为演员在行进过程中脸部化妆、设计、定妆,届时将给人一个全新的感觉。
著名导演担当演出顾问
为了这次演出,高跷队还特聘中国著名导演蒿巨先生为演出顾问,对高碑店高跷队的演员、演出效果,进行培训、指导。新排的高跷,继承了传统高跷的精髓,同时又创新发展,不仅突出个人的魅力,更突出整体的实力和魅力,加上服装设计,可以说在目前全国高跷界是绝无仅有的。在剧目编排上,采取横阵、纵阵、交叉阵三种阵形,行进表演过程中,穿插进行,
既有整体性,又有变化,通过这种变化来展示高跷的艺术魅力。
高跷队的队员们都是第一次走出国门,外语对于土生土长的高碑店村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村里专门邀请了专业英语老师,为队员进行简单的外语培训。队里为每个队员精选了几十句简单的英语会话,人手一份,限期学会。对着这几张写着密密麻麻英文的纸,队员们没有气馁,他们铆足了一股劲,互相学习、彼此激励。老会长张文秀的孙子———12岁的张岳成了老人的英语老师,看看小张岳那个架势,每一个发音都会不厌其烦地纠正,还真有点儿老师的味道,在小张岳的辅导下,老会长的英语说得有模有样。在队里,夫妻学英语,儿孙学会话比比皆是。现在,就连一个26个字母不识的人,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对话。
除了外语培训,村里还请来了专业的外事礼仪学校的老师,把如何吃西餐、在外国如何待人接物等等礼仪一一传授给队员,在培训中既把中国传统的美德强化,同时对外事礼仪又进行了辅导。此外,还专门邀请了有关部门进行了安全培训、外事培训,以确保整个演出的安全、顺畅。
祖孙三代同台表演
这次出国的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张文秀61岁,最小的张岳只有12岁。最大的和最小的是祖孙俩,这一次他们是一家三代同赴伦敦表演。在高碑店,一提高跷,没有不知道张氏家族的。张氏家族的第三代传人———张文秀作为高跷老会的会长,文武场所有的活儿样样精通,这次更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组织队员赴英演出的重任。这次一共有渔公、樵公、膏药、花子等16个角色,都是按古装京剧打扮。最小的“小头行”哪吒的扮演者———12岁的张岳是这次演出最亮眼的角色。他是张氏家族第五代传人,现在念小学6年级,一直是班里的好学生,父母望子成龙,在业余时间给孩子报了英语班、奥数班。但为了这次赴英演出,老会长和儿子轮番给孩子妈做工作,小张岳也在长辈面前立下军令状———学习、练跷两不误。现在张岳每天学习的劲头更足了,每天按时保质地完成作业,准时跟着爷爷、爸爸去练跷。老会长一家也都全力支持这次演出,老伴儿老早就准备好了出国的行头,为一家子做了新的队服,并在出发之前举办家宴欢送,并表示“由我们看好家”。
届时将有50万英国人观看精彩演出
自从接到任务后,高碑店高跷老会就开始了紧张的筹备、排练工作,坚持每天不间断地练习,每天7:30到9:30是集中练习时间。半个多月来,没有一个队员喊苦。为了给老会腾出训练场地,村里的腰鼓队、秧歌队,纷纷改地、调整训练时间,保证了高跷老会的训练。北京今年冬天气温低于常年水平,每天晚上又是最冷的时候,每到深夜,高碑店村老年活动中心的广场上依旧灯火辉煌,天越冷,队员们练得越卖力。
今日高跷队将到达伦敦,然后在以后的两个半天中,包含高跷队在内北京的几支表演队伍,将贯穿伦敦的一条主要大道,为伦敦市民展示才艺。届时,伦敦将有50万人观看北京人的精彩表演。据了解,为保证安全,高跷队员们踩着高跷折跟头、劈叉、从两层高台下跳等绝活将不会表演。他们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海外旅游者到中国来、到北京来,见识高碑店高跷绝活,见识中国农民新时代的风采。
小资料:高跷
高跷,也称拐子,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双腿绑木棍演歌舞的游戏活动。
现代人所用的高跷,多为木质。表演有双跷、单跷之分,双跷多绑扎在小腿上,以便展示技艺;单跷则以双手持木跷的顶端,便于上下,姿态风趣。其表演又有“文跷”、“武跷”之别,文跷重在扮相与扭逗;武跷则强调个人的技巧与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