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陕西潼关一位年逾古稀的农民,却是当地最具争议的新闻人物之一。他因为以狂热的态度帮周围的人打官司,但分文不取,而在当地闻名遐迩。
有人说,他通过帮人打官司,把许多上访事件引入了法治轨道;而县党政机关及司法界的一些人士认为,高良“不懂法”,是潼关县“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有关高良,有关他与上访者之间的故事,及其引发的争议往往很难简单地做出结论。
从上访者到“帮助”上访者
高良1933年生于潼关县太要镇老虎城村,上过6年小学,解放前是受苦的农民。解放后,他当过8年民办教师,喜欢舞文弄墨,常给报刊写稿。“文革”期间以“现行反革命”的罪名,被县军管组关押了56天。
高良说,“文革”中为讨回清白,他先后到北京上访20多次,到省、地上访300多次,但是换来的是更加残酷的迫害和批斗。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得到彻底平反。改革开放后他靠做豆腐致富,成了最早的“万元户”,还带出了一个“豆腐专业村”。
高良说,正是自己受过的坎坷和磨难,使他深知老百姓上访多是有真正的冤屈,但正是老百姓的上访之艰难,使他决心为弱势群体“依法”讨公道。
高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村调解主任时,调解平息了不少民事纠纷。调解不了的,他就写状子让当事人去法院打官司。
渐渐地,他开始帮别人代理打官司。从1982年夏天,高良开始他“助人为乐”的第一场官司起,他共给人写状子不下400份,代理打官司140多起,其中打赢的有上百起,占总数的2/3多。
高良说他帮人打官司,有许多是当事人上门要求他当代理人的,有的则是他认为不公道而主动拔刀相助的,而他从没收过钱。
自从高良帮人打官司出了名,山西芮城、陕西长安、河南灵宝、宁夏银川、甘肃玉门等许多外地人也不远万里上门找他帮助代理打官司。其中有工人、农民、干部、生意人,还有找他帮助讨要工资的民工。
他为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帮别人打好官司,先后自学了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合同法、婚姻法、土地管理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
高良说他希望多数上访问题能通过法律渠道妥善解决。对一些无理取闹、不断越级上访的人,他曾多次劝阻。
2002年,代字营乡西姚村一赵姓老头,其子因杀人被依法判处死刑,他认为儿子罪不致死,于是多次找政府上访,并找高良代理打官司。
高了解事实真相后,明确告诉赵老汉法院判决是正确的,希望他不要再“缠访”了,如果他不听劝阻继续“缠访”,也会受到司法机关处理。赵老汉从此再不上访了。
有家地方媒体在对高良的报道中说,“当地有的官员认为,他(高良)虽然是个普通农民,但他将大量的上访事件引到了法律轨道上。”对此高良本人表示认可。
高良说,他帮助穷人、残疾人打官司出了名,有人把他叫“官司大王”,但也有不少人不理解,认为他“爱管闲事”,更有个别在他手里输了官司、“栽了跟头”的人心里不服气,有的甚至通过媒体造谣诋毁他。
高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去年一天深夜,曾有人用石头砸他家的窗户进行恐吓,他对此不予理睬,反而帮人打官司更有劲了。现在他接手代理的官司还有10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