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村的发展建设是重中之重。3月11日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和MBA中心将一些官员、专家和企业家请到了一起,就“和谐社会与农村发展”主题展开了多领域的交流。《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专家们的交流现场,对他们的部分观点进行了记录与整理。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
陈锡文:查遍党的历史资料,第一次提出统筹城乡,是在十六大报告中。一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很多同志马上意识到,我们制定农村政策的实力更加雄厚了;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舞台更加宽广了,措施比以前更多了。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如果说种种不和谐的最明显之处在哪里,实际上就是农村各个方面的滞后。所以要想建成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要加快农村各个方面的发展。正是在这一点上,和谐社会的提出,对于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以我个人觉得,建立和谐社会是非常非常大、非常重要的、决定中国前途的大问题。但是,怎么以解决好“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去认识建立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抓住机遇把我们解决“三农”的政策搞得更加符合实际,真正能够实现在2020年使得全国都实现小康,我想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第一步,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只有那个时候真正能建立小康社会,今后才能走下去,到最终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柯炳生:第一,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第二,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
我想农民这样一个阶层,无论是在农村的农民还是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可能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最弱的群体之一。受到种种不公平对待是到处可见的,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朱玉辰:从农村和城市的比较情况看,农民口袋没钱,城里人就下岗;农村的收入上不来就形成不了购买力,城里的生产、工厂的产品也卖不掉;如果农民生计得不到安排、生活没有保障,城里人也就不得安宁。所以我想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农”联系起来,不是说对我们农民、对农村要有什么恩赐,对整个国家来讲这是一种和谐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