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报道 “这几起事故给我们留下非常惨痛的教训。元月1日下午我到陈家山矿看望遇难职工家属,有的一家好几口人都遇难了,看了很难过。”“两会”上,温总理的眼睛湿润了。
本届“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在发言中指出,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弱势群体问题,只有真正加强弱势群体救助,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同时,因为弱势群体的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是党和国家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所以他们正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观察煤矿工人这一典型弱势群体被社会“制造”的过程,或许能给我们建立中的和谐社会一些提示。
一个群体的弱势轨迹
“是不是矿工在中国历史上地位一直不高,所以似乎对矿工生命的不尊重有一些‘传统’在里边?”当《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把这个问题提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煤炭经济分析师潘伟尔博士的时候,他断然给出了否定回答,“不是,煤矿工人的社会地位下降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
曾经,矿工也享受过崇高的社会地位。
看惯了电视上矿工的人很难想到,80年代中后期,煤炭系统月工资有50多元,远高于当时平均工资水平,而下井工人月工资可以高达到60~70元,甚至有很多大学生愿意到井下工作。在1990年前后,煤矿工人的收入水平在全国所有行业中名列前5甚至首位,那时,矿工还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甚至是电视机等“奢侈品”的消费主力。
“政府对煤矿工人一直很重视”,潘伟尔告诉记者,“北戴河那么多疗养院,只有煤炭工人疗养院的地址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选的,周总理说过,煤炭工人很辛苦,一定要休息好。”
然而目前,经过十几年的收入相对下降,相当多的矿工家庭人均收入已低于当地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02年矿工收入跌落谷底,国有重点煤矿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为901元,在49个行业中排倒数第二。去年矿工收入有所提高,但是在行业收入排名中仍是倒数,而且,矿工还面临着比其他行业更大的失业风险。
38岁的聂清文是湖南省涟源市七一煤矿的一名安监员,遭遇矿难身亡。他的遗言是用粉笔写在安全帽上的:“骨肉亲情难分舍,欠我娘200元,我欠邓曙华100元……”
“有的地方小煤矿矿工还不如一头奶牛,一旦发生矿难,经常是就陪个几千块。”潘伟尔沉痛的说。
有讽刺意义的是,1990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10.79亿吨,而2004年煤炭产量超过19.56亿吨,增长近100%,创历史最高水平,全行业整体赢利。而为社会贡献了大量财富的煤炭工人在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沦为弱势群体,确是我们社会的一个“不和谐”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