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备受关注的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作为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此次奖励大会受到各界瞩目。然而,今年的获奖结果却让人有喜有忧,500万国家最高科技奖首次出现空缺,而连续6年空缺的国家技术发明奖终于实现“零”的突破。
500万大奖首次空缺
自1999年设立国家最高科技奖以来,数学家吴文俊院士、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物理学家黄昆院士、计算机专家王选院士、计算机专家金怡濂院士、地球环境科学研究专家刘东生院士、航天技术专家王永志院士都曾获此殊荣。但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却无人荣获此项桂冠,首次出现了空缺。
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突破六年空缺
可喜的是,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等完成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和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等完成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打破了过去6年来发明一等奖空缺的局面。据介绍,国家技术发明奖的项目在技术上具有重要的创新和突破,总体技术水平居于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拥有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等16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北方早熟高产优质春玉米杂交种龙单13的选育与推广”等22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自然科学一等奖再次空缺
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辛道路的指标理论与在非线性哈密顿系统中的应用”等28项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记者了解到,国家自然科学奖本年度授奖项目的数量比往年有了显著的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获奖成果表明我国近年在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领域做出了一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引用率及数量都非常高,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肯定。
5位外籍专家获得科技合作奖
瑞士医药专家丹尼尔·魏思乐、美国物理学专家肯·金特、意大利环保专家科拉多·科利尼、美国信息管理专家张汝京、日本工业设计专家荣久庵宪司5人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获奖成果关注百姓日常生活
另外,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一系列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奖励,这些技术和产品面向实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如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基于索普卡(SOPCA)网络结构的索普卡电脑”,为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计算机,可广泛应用于教育、电子政务、金融、企业管理等领域,由于其易于管理、操作方便,已被用于很多边远贫困山区中小学的“校校通”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基于混合匹配的指纹识别系统与应用”项目,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指纹识别技术的跨越发展,同时,该技术已用于“身份认证的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和有关的手机中,使这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海龟”开发“中国芯”中关村企业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今天上午,在走上领奖台的众多科研人员当中,有一位36岁的青年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中关村留学生企业、中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这个5年多以前由4位从美国硅谷归来的留学博士创办的企业,以他们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成为中关村第一个摘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留学生企业。
2001年3月,数码影像处理芯片“星光一号”诞生,这是第一个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字影像专用芯片,被誉为是“结束中国无芯历史”的产品。在此后的几年里,中星微又相继研发成功四代产品。“星光二号”从PC延伸至通信领域,是全球领先的视频音频同体同步的双模式多媒体芯片;“星光三号”从PC延伸至智能监控领域,是应用于手机控制机器人的人工智能视觉芯片;“星光四号”从PC延伸至移动通信领域,是应用于彩信手机的多媒体芯片;“星光五号”是集PC与移动多媒体应用于一身的图像芯片,不仅能在各种操作系统上支持新一代PC多媒体输入标准,同时完美地实现了与手机、移动存储和数码相机等领域的有机结合。“星光”实现了七大核心技术突破,到2004年底已申请了300多项国内外技术专利。
“星光”芯片还是第一个成功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到2003年底,“星光”占据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世界市场份额的40%以上。2004年上半年,“星光”又实现销售量1090万枚,其中在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到60%以上,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IC品牌。
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
5大国家科学技术奖分别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最高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奖金为500万元,50万元由获奖者个人所得,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做科学研究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和外国组织可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不分等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两个等级,奖金数额分别为9万元和6万元,国际科技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
500万大奖今年为何空缺?
科技部副部长、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秘书长程津培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2004年度最高科技奖空缺,确实让人有些遗憾。最高奖的评审程序是,先由推荐小组推荐候选人→由最高奖评审委员会的约20名评审委员进行两轮投票,必须有2/3的评委同意才能获得通过→获奖名单报送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同样要获得2/3以上的选票方能最终当选。
2004年度共推选了6名候选人,他们在最高奖评审委员会就未能得到2/3以上的选票,评审程序到这一步就中止了。科技评奖的程序是严格的,没有评出来就没有评出来,再遗憾也要遵守规则和程序。
2004年的最高奖评审程序做了一些微调,往年入围最后一轮又未能获奖的科学家2004年可以跳过初评,直接进入最后一轮。没想到这个本意很好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票结果。有5名候选人进入了最后一轮,这造成了投票的分散,以致最终未能产生最高奖得主。中国最高科学技术评审委员会委员、两院院士王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项的空缺是正常的现象。往年对此奖项评审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今年进入第三轮评审的科学家都贡献很大,评审是要在强中选强。很多大的科学成就并非一个科学家单独完成的,要推选出代表人物。最高科学技术奖要对于其人数和实质的内涵是有一定要求的,在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很难最后评选出结果。
中国最高科学技术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胡晓军则认为,500万大奖首次出现空缺,是由评选机制的缺陷造成的。他建议,国家在导向方面应有一个方向,根据战略和经济需求来作为评选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