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山东旅游正处于新一轮上升期,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形势好、潜力大、后劲足。一是大手笔开发市场。依托高品位、唯一性的旅游资源,培育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真正叫得响的旅游品牌。如济南─—泉城、青岛─—啤酒城、烟台─—人间仙境、威海─—人居城、日照─—太阳城、泰安─—天下第一名山、济宁─—孔孟之乡、聊城─—江北水城、临沂─—红色旅游等。发挥“友城”优势,打造富有世界特色和持续轰动效应的旅游品牌。10月份,邀请国际旅游界知名人士、友好城市市长、旅游局长、旅游企业界代表等,在济南举办首届中国山东(济南)世界友好城市旅游大会,增进友谊,发展旅游,扩大开放,推动合作。组织实施“百家景区”工程,强化政策支持,加强跟进指导,实行动态管理,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再造一批国家级旅游景点。大力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加快升级改造,积极开展网上宣传、网上定购、网上结算等,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
二是做长、做强旅游产业链。山东旅游总体上还处于规模数量型阶段。旅游娱乐消费仅占旅游总消费的5.7%,低于全国7.5%的平均水平。拟将夜生活规划纳入市政建设规划,公安部门规范有序管理,政府实行财政补贴,繁荣活跃游客夜生活。同时,将文艺表演引入餐饮场所,提升我省旅游餐饮业硬件档次和软件水平。山东旅游商品发展滞后,去年全省旅游购物消费仅占旅游总消费的17.6%,低于全国20.9%的平均水平。大力组织实施全国首部省级旅游商品开发规划,规划建设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和集散中心,大力实施旅游商品精品工程,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工艺表演大赛、旅游商品节,争创旅游商品“六真店”活动等。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以济南、青岛新机场竣工为契机,协调相关部门,增开国际航线、航班,争取中远程航线有所突破。加快青岛、烟台邮轮码头建设,支持有实力的大企业开发海上旅游。借助红色旅游发展契机,加快景区公路建设,提高景区通达能力。
三是打造海滨度假旅游品牌。山东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是旅游发展最大的后劲所在。目前,海滨旅游仍然停留在一般观光阶段。将认真组织实施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合作编制的《山东省海滨度假旅游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和沿海城市,把海滨旅游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上下联动,部门协调,力争用较短时间,建设一批高档次的大型接待服务设施,打响海滨度假旅游品牌,提升山东旅游核心竞争力。
四是深入开展旅游细微服务年活动。细微服务体现以人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年,我们在全国首创“旅游细微服务年活动”,细微服务成为行业标准和全行业的行动,受到国家旅游局肯定。今年将突出旅行社、星级饭店、景区(点)、旅游厕所等重点,同时将细微服务延伸到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大力开展“和谐旅游”建设活动,努力实现游客与旅游企业、游客与游客、旅游部门与旅游企业、旅游企业之间、旅游行业与全社会之间“五大和谐”,为构建和谐山东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