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3个酸雨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贵阳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一度超过国家2级标准两倍多,被联合国有关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但是,最近记者踏上这片土地时,发现贵阳变了:蓝天白云、清水绕城、环城林带郁郁葱葱。
很长一个时期,贵阳是我国西部典型的资源依赖型城市,1978年至2002年,贵阳GDP增长了9.6倍,主要资源投入量(包括生物量、化工燃料、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建材)增长了3.3倍,年均增长6.3%。1996年至2002年,排污总量增加了43.2%。这组数字表明,如果按照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到2020年贵阳经济实现翻三番,所需资源投入量与污染排放量也翻三番的话,环境将不堪重负。
2002年年初,贵阳市作出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决定,开始启动循环经济建设。同年5月,贵阳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我国首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2004年11月,贵阳市又颁布了全国第一部循环经济地方性法规。
贵阳对建设循环经济可谓用心良苦:委托清华大学编制了《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起草《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由市长担任工作小组组长,聘请清华大学专家担任循环经济办公室主任,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原则、企业为主、全民参与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
开阳磷矿是全国三大磷矿之一,年产磷425万吨,矿区每年排放工业废水近百万吨,磷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100多万吨,有3亿立方米的黄磷尾气燃烧放空。矿山的回采率低,平均仅60%。上马利用黄磷尾气制造甲酸的工程后,该公司年产黄磷达2.1万吨。以前尾气燃烧放掉,污染了环境。实施循环项目后,可年获利税3000多万元。
近年来,贵阳市政府投巨资将市属水泥厂、化工厂、电池厂等10多家污染大户搬出市区,关掉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小企业,城市燃料气化率从74%上升到96%。
而记者手中的环境报告显示:2002年~2004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呈好转趋势。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逐年下降。2003年,二氧化硫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三级标准;2004年,可吸入颗粒物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随着二氧化硫浓度的逐年降低,贵阳市降雨状况也呈现好转。从2002年3月以来,贵阳市城区没有检出过酸雨。从酸雨重灾区到连续1000天无酸雨,循环经济让贵阳告别“酸雨之都”。
贵阳的循环经济模式不仅得到了市民的支持,更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2004年3月,联合国规划署决定选择贵阳市作为“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地方政府能力建设”项目的全球惟一实施地,并提供相应的项目启动经费,目前已投入10万美元用于这一项目的实施。此外,贵阳还获得欧盟50万欧元“循环经济政策支持”资金及德国“贵阳市循环经济中德合作项目”20万欧元的项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