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记者 赵嘉麟 谭晶晶)泛黄的黑白照片中,胸前佩带5枚勋章的苏联女兵倚着伊尔轰炸机,扬眉微笑。满头华发的中国观众秦大地一边注视着她的笑脸,一边轻声哼唱着二战时期广为流传的苏联歌曲《神圣的战争》。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28日展出的160余幅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照片,把人们带回到60多年前那场弥漫全球的硝烟中:1941年8月德军围困列宁格勒,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1945年6月莫斯科红场阅兵,1945年8月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9月日本投降……
与以往血腥的战争画面不同,这次图片展更多地展现前苏联战士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场面。其中有30余幅图片讲述中苏人民并肩抗日的历史片断。“虽然我没亲身经历那场战争,但这些照片让我心里仍觉震撼。”曾在20世纪50年代留学前苏联的69岁地质专家秦大地说。
一大群中国观众将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团团围住,同他用中文亲切交谈。“中国人民非常尊重并深切缅怀在华夏大地上与中国士兵并肩作战、战死疆场的俄罗斯士兵。我们对此深表感激。”罗高寿感叹道。
被称作中国人民老朋友的罗高寿,本身与二战历史颇有渊源。1936年,4岁的他曾与家人在被日军包围的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度过了漫长的冬天。
应邀出席的除了20多位外国驻华使节,参观者大多是头发花白的中国老人。他们当中不少人曾在前苏联的国际儿童院度过战争阴影笼罩下的童年。
“国际儿童院的老师经常组织我们去医院慰问和护理伤兵,给他们做衣服,还做了2000多个水壶套。那些士兵有的断了胳膊,有的缺了腿,真是惨不忍睹。”74岁的伍绍云回忆道。
在79岁的李道义眼里,在前苏联广为传唱的二战歌曲《夜莺》是“最美的歌”。苏军解放沈阳时,他还是一名中学生。“我们是在日本军阀的铁蹄下生活的。苏联红军来到沈阳帮助我们抗日,使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进入沈阳时,我们都上街欢呼,整个城市沸腾了。”
对于前来参观的中国年轻人来说,60年前胜利的狂喜距离他们的确有些遥远。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张钗说:“虽然无法完全体会到当时的情形,但我感到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已经很幸福了,所以更不能虚度今天的美好时光。”
一名大学生对记者说:“图片展让我们再次接受了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洗礼”。
年逾古稀的罗高寿因年轻人对图片展的兴趣而感到非常高兴。他说:“我们正和中国领导人讨论,如何让友谊与合作的火炬代代相传,从老一辈人手中传递到年轻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