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
一个成熟的民族,在战火中得到的,必定是新生……
60年前——
德国,柏林。
当全世界都在为纳粹的失败放声欢呼时,德意志民族却陷入了沉默。5月8日、9日,一连两天,整个德国没有出版一份报纸。
一段时间的静默之后,5月21日,德国人恢复出版了报纸。《柏林日报》头版头条赫然一行大字:“柏林复活!”“新生活从废墟中开始!”
此时的中国,也在孕育民族的新生。
翻阅当年这几天的报纸,虽然不时可见抗战军属重庆卖儿求生、沦陷区经济混乱的报道,但一条条来自解放区的新闻,让人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和未来——
“解放区的英勇战斗将士的民军们,在物质上,当然亟须后方的人们源源地去踊跃捐济,以达成解放整个的新中华。”一位名叫家贤的青年在给《新华日报》的信中这样写到。5月8日的《新华日报》报道说,大后方青年捐款慰劳解放区战士,“家贤先生捐款1000元”。
《彭真渠完成放水工程,灌地七顷群众异常高兴》《南冶村社主任根据群众需要办事人人称赞》《正灵路沿线群众互助抢耕》《鲁南我军热烈开荒,帮助群众春耕》……5月9日的《晋察冀日报》,让60年后的我们重见了解放区的生机与活力。
署名“白天”的作者,在《复活后的灵邱城关》中写道:灵邱城关,从敌人手里解放出来,“像春天的草木一样新生起来了”。人们来来往往,充满着愉快的表情。女人们整理得干干净净的出来买东西,“孩子们快乐的到处唱着歌,东一堆西一堆的自由玩耍”。
60年后——
德特列夫·普拉克(69岁,德国人):
我至今还记得胜利日那一天,一个人走来,向我打招呼,我很平静地微笑着对他说:“你好。”战争不仅给欧洲人民,也给德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从5月8日起,我们走向了新生。
陈志光(79岁,当年上海青年会中学学生):
纳粹德国战败的消息传到上海,虽然在日本人的刺刀下,人们还不敢公开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但大家心里都清楚,鬼子的末日快到了。许多人为抗日前线偷偷捐款、捐物,反抗日军的活动更多了。这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时候,大家心里充满了希望,都感觉到,新的生活就要到了。
徐有礼(郑州大学历史系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面对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同盟,侵略者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撰稿:孙承斌、沈路涛、杨维汉,参与采写:梅世雄、江本敏、卢涛、陈玉芬、郭建国、魏忠杰、白云峰、岳连国、潘云召、谭新木、蓝建中、吴谷丰、马桂花、杨骏、林晓轩、陈俊侠、李颖、丁莹、张兴军、李丽静、王利、许祖华、杨金志、明星、王文化、张琴、杨霞、原碧霞、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