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宁波晚报与宁波、慈溪新四军研究会在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的发生地——今慈溪市崇寿镇崇胜村的纪念碑亭前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纪念与宣讲活动。当年参加过这次战斗的70多岁的新四军老战士肖林,以及新四军老战士林修鸿、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泰栋、慈溪市新四军研究会范子芳,满怀激情地向崇寿镇中心小学师生和当地村民回忆起当年这一振奋军心民心、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伏击战。
宁波晚报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作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三北、四明等宁波境内敌后抗日根据地,曾发生过无数次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为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许多宁波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最后迫使侵略者举手投降,他们永远值得后人尊敬和怀念。值此清明节到来之际,本报特别推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特别报道。通过寻访昔日宁波抗日战场,介绍抗日英烈的事迹,缅怀为世界和平、中华民族自由解放舍生忘死的英烈,激励后人继承他们的遗志,并警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那段峥嵘岁月以及惨痛的历史教训。
重访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相公殿战场
1.同仇敌忾,军民相公殿外设伏
75岁的新四军老战士肖林说,战斗发生在1941年6月18日,那一年他才11岁。那天清晨,当时的姚北崇乡三村村民看到有一小股日军从村前的海塘上经过,接着有消息传来,说日寇正在距村里1.5公里的相公殿街上抢劫掳掠。不久,村民们又看到村后开来了一支100多人的队伍,他们都穿着清一色的芝麻土布便服,看不出谁是长官,谁是士兵。村民纳闷,几天前还在高喊抗日的国民党忠义救国军已经不见了踪影,这支部队为什么在这时候来到这里?
其实,头天一些村民已经听说,后海开过来了一支队伍,他们不向老百姓派粮派款,不明底细的保长杀猪宰鸡办了10多桌酒席去“拉关系”,不但遭到拒绝,还受到批评。他们就是中共浦东工委派到三北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淞沪五支队第四大队,由教导员蔡群帆、大队副林有璋率领,他们得知骚扰相公殿的日军是从庵东出动的,当即决定在敌人回庵东的路上出其不意地打一场伏击战。
据侦察,在相公殿街上有日军36人,汉奸翻译一人,除日军小队长和翻译各带一支短枪外,共有33支步枪,一个掷弹筒。根据敌情和地形,部队作出了伏击部署。村民有的要求参战,有的要求分配后勤工作。当时年仅11岁的肖林几次进出相公殿清点核实日军人数。
肖老描述说,三村是盐场里的一个村落,村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六塘,是敌人回庵东的必经之路。姚家和向天庵与六塘呈平行分布,伏击和火力点就部署在塘南的义冢地和塘北的姚家、胡家、许家向天庵一线。同时,蔡群帆、林有璋派人通知朱人侠率领“宗德三大”的一个小分队,选择适当位置配合作战。
2.丢盔弃甲八名鬼子一命呜呼
“后来呢?”崇寿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的金丝梦、鲁珑婷小朋友目不转睛地盯着肖老,脸上露出紧张的表情:“鬼子知道我们部队伏击的消息了吗?”
肖老笑着说,这里的老百姓都向着咱们共产党的部队,就这样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伏击了七八个小时,根本不会有人去给鬼子通风报信。太阳西斜,爬在许家屋前大树上的瞭望哨终于看到鬼子从相公殿出来了。走在前面的是几个尖兵,翻译紧跟在后面,再往后是6个士兵,其中一个扛着一面太阳旗。接着是以两路纵队行进的30个士兵,再后面是强拉来的挑着香烟老酒和鸡鸭的民夫。
等头戴钢盔、脚踏皮靴的日军耀武扬威地进入伏击圈时,林有璋扬手一枪,各个火力点跟着一齐开火,密集的弹雨向鬼子倾泻过去。埋伏在东面的“宗德三大”小分队也一齐开火。毫无防备的鬼子兵乱作一团,等他们清醒过来,地下已躺了好几具尸体,还活着的滚下六塘拼死顽抗,鬼子兵用掷弹筒打出的弹药点燃了几间盐民泥房的茅草屋顶。这时,几名正在参加战斗的战士遵照指挥员的命令,跑过去扑救蔓延的火势,保护村民住房。
肖老指着石碑附近的一条大路说,当年这里是一条海塘,旁边都长满了芦苇和杂草,一些鬼子被火力逼到这里以后,皮带断了,衣服散了,枪支丢了,皮靴脱了,个个狼狈不堪,在军民的追击下连滚带爬地争相逃命,各种装备丢了一地。林有璋一声令下,战士们像下山的猛虎勇猛地冲向六塘。鬼子兵更是慌了手脚,匆忙砍去来不及抬走的两具尸体的右臂(用于将骨灰运回日本),弃尸而逃。
村民们奔向六塘和战士们一起打扫战场。塘路上直挺挺地躺着两具没了右臂的鬼子尸体。围观者中走出一个年轻人,用铁钯将尸体翻转过来,指着尸体说:“皇军老爷,不要再摆架子了。”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第二天,部队派人到庵东侦察,获悉抬回去的伤兵中又死了6个,据统计,此战获得击毙敌人8名,而我军无一伤亡的战绩。
共产党部队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三北大地,它犹如一声响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抗日民心。
3.鱼水深情,百姓难忘当年战事
新四军老战士林修鸿和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泰栋说,这次战斗的胜利,除了全体指战员的机智顽强,还靠老百姓与共产党、子弟兵的鱼水关系。从浦东开到三北大地的共产党部队“初来乍到”,就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衷心拥戴。后来,村里多数中青年男性都参加了游击队。
崇寿镇中心小学六(3)班的戎丹小朋友代表全体少先队员向肖爷爷献上了一束鲜花,她说,自己从小就听爸爸妈妈和老师讲起这里发生过三北敌后抗日第一仗,自己也经常经过这里,看镌刻在石碑上的碑文,早已知道这次战斗的经过。这次听了肖林爷爷生动的讲述,更增添了对抗日英雄的敬仰。该校辅导员邹月明老师说,这个纪念碑亭是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除了在辅导课时向学生们进行讲述外,一些班队课和少先队入队仪式等都会选择在这里举行,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在这次宣讲活动中,记者发现紧邻这处碑亭的旁边,建起了一幢崭新的两层建筑,看上去不像是一般的村民住宅。正当记者纳闷之时,同在现场的崇寿镇崇胜村村支书邵百杰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筹资30万元新建的“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馆”。具体方案是:一楼作为村老年活动场所,二楼辟作陈列各种史料和文物的纪念馆。目前正在四处搜集有关史料。他们看到这次肖林、林修鸿、王泰栋、范子芳等带来了一些书籍、照片和实物,不由得喜出望外,连忙拿起数码相机翻拍,并恳求老同志们为纪念馆做参谋,并留下联系电话,以便今后“索取”更多的有关书籍和史料。邵百杰说,目前已经征集到了不少史料和实物,比如当年在这次战斗中缴获的鬼子的饭匣等,正在紧张布置,准备于4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