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记者从上海有关部门获悉,长三角的高速公路网到2020年要形成以上海为中心、覆盖长江三角洲的“半日交通圈”,2010年前“区域内国家高速公路全部建成,基本形成区域高速公路网,在大中城市之间建成设施完善的快速客运通道”。
上述目标是根据交通部今年3月制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确定的。
按照这一规划,通过高速公路网,上海与长三角以外周边地区实现“5小时沟通”,所有地区“30分钟上高速”;都市圈内中心城市“3小时互通”,所有地区“20分钟上高速”。届时,长三角区域公路网规模要达到30万公里左右,公路密度大体上接近欧洲发达国家水平。
长三角高速公路网由国家高速公路和地方高速公路组成,规划总里程1.18万公里,其中上海850公里、江苏5700公里、浙江5250公里。其中,区域内国家高速公路包括11条主线、1个地区环线、4个城市环线,约6100公里,具体线路是:北京——上海、北京——台北、沈阳——海口、长春——深圳、连云港——霍尔果斯、南京——洛阳、上海——西安、上海——成都、上海——重庆、杭州——瑞丽、上海——昆明、杭州湾环线和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城市环线。此外,区域内地方高速公路规划总里程约5700公里,其他高速公路约3300公里。
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将拥有一个安全、便捷、舒适、高效,与其他运输方式充分衔接的现代化公路交通体系,对外形成辐射华北、西北、长江沿线、西南、华南5大通道;内部形成连云港——徐州、上海——南京、宁波——杭州、温州——金华4条横向通道,连云港——上海——宁波——温州、新沂——淮阴——苏州——绍兴——温州、徐州——南京——杭州——金华3条纵向通道,以及上海——徐州、上海——杭州两条放射通道。
规划纲要指出,公路规划在2010年前实施重点是,“优化建设区域内国家高速公路和都市圈中的国家高速公路辅助线以及南京至徐州方向、杭州至温州方向、杭州至江西景德镇方向的国家高速公路辅助线”。同时,加快建设崇海(崇明岛——海门)、崇启(崇明岛——启东)、泰州等过江通道和跨杭州湾的宁波通道、萧山通道、绍兴通道,形成上海、南京、杭州、宁波4个中心城市间高速公路多通道、多线路的路网形态,力争在2010年前建成高速公路5700公里左右,使区域内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达到9500公里。
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作为我国区域路网的骨架网,将基本连接10万人口以上城市、主要港口及机场,城市间以高速公路顺直连接,中心城市间形成多线路、稳定可靠的高速公路通道。它将为长三角快速客运和快速货运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通道,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现代物流系统和快速客运系统的重要支撑。
此外,根据规划,长三角地区还将全面提高区域内一般干线公路的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力争在规划期限内全部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农村公路以改善路面状况为重点,实现所有道路晴雨通车,形成连接干线、沟通城乡、通达社区的路网。
资料显示,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1.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79公里,公路网密度、高速公路密度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和5.8倍。
长三角地区规划建设7个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
新华网上海5月12日电(记者黄庭钧)根据交通部今年3月制定的有关规划纲要,长三角地区将规划建设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温州、徐州和连云港7个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
规划称,这7个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以直辖市、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拥有主要港口、国家铁路和公路运输场站等基础设施,客货流量大、集散作用强、辐射范围广”。
上海、南京、宁波、温州、连云港为沿海综合运输枢纽,辐射国内,沟通国际,在长江中上游省区对外开放中也将发挥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杭州、徐州为内陆综合运输枢纽,位于公路主骨架、内河主通道、铁路主干线的交汇处,是内陆地区的客货集散中心。
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上海的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主要“以国际航运中心功能为主”,突出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加快建设洋山港区、外高桥港区大型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及公路、铁路、内河集疏运通道,以港站主枢纽为依托发展现代物流园区,高速公路连通主要港区,并与外省市高速公路联网。
南京以江海转运港为核心建设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辐射周边及长江沿线、中南等地区。未来将发展大宗类物资转运、集装箱支线港,通过航道整治实现通达5万吨级海轮,高速公路连接主要港区。
杭州侧重建设内陆综合运输枢纽,辐射浙江,连接上海和江苏、华南、中南等地,打通连接安徽等地的跨省通道,完善与上海、南京、宁波顺畅衔接的公路主通道,加快内河港口建设和航道整治,形成至上海的集装箱运输通道。
宁波规划建设多功能综合运输枢纽,承担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并与舟山共同承担长三角及长江沿岸地区能源、外贸大宗物资由海进江的中转运输。
温州、连云港、徐州的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也都有各自的规划侧重点。此外,作为综合运输骨架网上第二层次的节点,国家还将在长三角规划布置一些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依托中心城市,承担水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