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宋登陆的客观效应,对海峡两岸各方而言,都可以说是效果大于预期。对此各方学者着眼点不同,解读不一,定位不一。以历史的、发展的视野观察,不能否认连宋登陆客观上促成———
何谓三个转换
其一是两岸政治关系从长期跌宕徘徊、隐晦不明,向求同存异、沟通对话阶段的转换。连宋吸引着全岛、全世界的目光迈上大陆,打开了两岸政治沟通的大门,让人们亲眼看到、感受到沟通是可能的,沟通是好处多多的。这实际标志着两岸关系开始进入在经济、政治、文化、心理上全面排除“台独”的新阶段。那些固执于“台独”死路的个人、集团,如果再坚持关上门胡闹胡说,就是自掘坟墓、自绝于人民之举了!
其二是经营多年的跨海峡反“独”联合战线从隐性、萎缩,向显性、稳固伸张阶段的转换。它既有公开合理的模式———政党间互动,又有实质的内容———胡连会谈新闻公报与胡宋会谈公报。这个转换意味着两岸关系开始步入一个相对安全期。连宋登陆实现一个历史跨越,国亲共高层在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国际社会面前,公开握手并肩而立,在反“独”求统、振兴中华上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地站在一起,这实际宣告着“台独”手中那副“亲共卖台”牌,从此失灵。两个公报,公开透明,既连接起了国共、亲共、国亲间共识共信的纽带,也打开了这个联合战线开放如流的通道。“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这个建立在两岸民意与政治胸怀基础之上的举世见证的联合战线,自会生命力旺盛,具有坚强的抗压力与吸纳力。
其三是蓝绿营垒的生存状态及对民意的主导权呈现彼消我涨的转换。必须承认,岛内泛蓝阵营的稳固与壮大,直接关系着“大陆牌”在岛内的作用,关系着两岸关系的前途。连宋登陆前,国亲两党及泛蓝阵营自败选开始的生存危机可谓是行至尽头。
生出振奋新局
历史地看,连战应胡锦涛邀请毅然破冰登陆之举,颇与当年孙中山毅然联共之举相似。第一,都是外部奋斗陷于绝望性挫败、内部队伍患绝望性疾病,而逼出的向外寻求生命源的选择;第二,登陆是最妙的解危药,双方一经握手,便立时生出振奋性的新局———士气大振,勇力倍增,恢复本我,民心上扬。而本被各方看成过期人物的主持者,也因精神上放下种种包袱而表现出大智大勇大意志,突显出领袖魅力和巨大的凝聚力;第三,国民党精神面貌的改观、民气的重新聚集,让以它为核心的泛蓝营垒从瓦解崩裂之势再次回到整合之势。受连战登陆刺激而及时跟进的宋楚瑜,真正感受到离不开的泛蓝党缘,再次看到了泛蓝合作的广阔政治舞台与政治前途,而坚定国亲合作的大局。连战的行动,说明了国民党依然具有自我改造、死境求生的内在生命力!
泛蓝阵营转危为安的另一面,是泛绿阵营前所未有的瓦解危机、执政党与执政者的执政危机。在统“独”的天平上观之,这是必然的态势。半个多月中岛内政治风云直如股市大盘上那闪烁不停的红绿灯,显示了真实的民意所向,国亲与连宋,民进党与陈水扁,两者的民调支持率,一方高涨一方暴跌,都达至历史新点。很显然,在“台独”理念下,李登辉、陈水扁再聪明也找不到挽救颓势妙方。更显然,守护“台独”如生命的李登辉,与守护执政权的民进党和陈水扁,在此情势下,再难混迹于一个阵营内。陈水扁不会再甘心做李登辉“理想”的祭品,李登辉也不会再将余生希望寄托于“失信”、“失职”的陈水扁身上,泛绿营垒的分裂、重组已成必然。
能否完成痛苦转型
这种重组的趋向是什么呢?连宋登陆的成功,既给执政党和执政者带来了危机的压力,也带来了解压的动力、引力。或者更明朗说,这种危机潜藏着令各方期待的转机。拨开热闹的表层,探察一下连宋登陆前后的深层,各方人物既冲突又交合的言行,便可体会出一点:其实台前幕后的每个角色,包括国亲、美国,也包括陈水扁个人,都是将此作为一幕新剧的序曲来界定它的意义的。这也是它如此成功、如此震动的深层理由之一。看破了这一点,就会明白,民进党与陈水扁朝向能与大陆沟通方向的转弯已势在必行。此间陈水扁貌似“前言不搭后语”、“紧张失据”的言辞,实则是其在复杂环境、复杂心态下已经迈上沟通之路的必然表现。他在连宋出访成功的氛围中,在岛外对随行记者作出的“现在是机会,今天连宋的大陆之行,只是个序曲,主戏尚未登场,精彩的、重要的还在后面。何时看得到?必须各方面共同努力,包括阿扁自己”的表白,不能说不是对自己所向何往的认知与期待。他回台后在机场面对党内激烈批评声所言的“非常清楚‘朝野和解’与‘两岸和平’,是决定未来数十年我们的子孙能不能在和平、安定与安全的环境下成长的两大历史关键”也非虚语。
眼前的局势继续发展下去,只会有两个结果生出:一个是“台联党”变成与李登辉同生死共进退的“急独”核心,失去对政权的以往影响力;民进党则由陈水扁主导向脱开“急独”的全民党转型,在务实的中间路线上,建筑自己的政治生命;一个是陈水扁在各方压力、引力下,被迫脱党而求对全局的驾驭。两者中,以前者可能性为大。对民进党而言,从其踏上执政之位起,内部就有放下“台独”包袱实现务实转型的思考;对陈水扁而言,从其作为民进党领袖扛起“中华民国”旗帜的那一天起,就面对着如何卸下十字架求生并求得政治发展的问题。所以,借此契机完成一个痛苦的转型都是可能的。(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