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169只基金共计持有股票1625亿元,占沪深流通市值的比例近20%,创1998年以来新高,而基金持股的平均仓位超过70%。自3月中下旬开始,随着基金重仓持有的蓝筹股先后见顶大幅回落,基金一直被市场认为是主要做空动量。但是,事实情况如何?
前两周基金无大动作
数据显示,单在“五一”节后第一周时间内,基金净值平均跌幅超过5%,是基金公司成立以来市值损失最大的一周。至上周五,88只开放式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63.54%,比前周的64%下降了0.46%;而封闭式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从前周的67.79%下降至67.50%,略降0.29%,相当一部分基金仓位仍然保持在70%以上的高水平。从基金仓位的基本稳定,说明基金由于赎回的需要,除进行了少量减仓动作以外,在此之前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减持。那么,也就可以说明基金并不是从3月中下旬开始,蓝筹股大幅回落的主要做空动量,基金也是受害者。这点也可以从一些媒体采访基金经理的回答中得到佐证。那主要做空动量来自何方?只能是来自于非基金持有的另外部分获利筹码。
基金筹码刚刚松动
但是,从本周的4个交易日盘面,我们开始感觉到了基金筹码有明显松动的迹象。无论是本周一、周二“中国石化”、“宝钢股份”、“华能国际”等低价大盘蓝筹股的大挫,还是以“西山煤电”、“兖州煤业”等为代表的目前景气度尚可的煤炭类个股的连续下跌,还是以“恒瑞医药”、“金陵药业”等为代表的医药类个股周三、周四开始从高位出现明显的破位,特别是前期走得最强势的高速公路、化肥、食品等非周期性行业的二线蓝筹股或基金重仓股如“中原高速”、“六国化工”、“巨轮股份”等品种周四的大跌,我们都能够明显察觉到基金在开始进行主动减磅。
那么,基金经理们为什么在指数跌破了1100点才开始考虑要卖呢?其卖出的实质就是基金对其在熊市市道里的“重个股,轻大盘”,“抱团取暖做大市值”的投资策略进行反省后,心理防线的开始动摇。分析原因如下:
第一,大盘近期的连续快速回落,特别是基金重仓股的大幅下挫,使得基金净值大幅缩水,甚至有的连管理费都暂不提取。基金开始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出于一种底深不可测,底还不知道在何方的担忧与恐惧,再次开始呈现出类似于当初为买进“50只漂亮股票”的“羊群效应”行为,变成主动卖出“50只漂亮股票”;
第二,由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正式启动,使得基金担心所持个股方案不明朗,在全流通的预期之下开始产生一种估值的紊乱;
第三,随着钢铁、石化等基础原材料等周期性行业的相继见顶,虽然不少蓝筹个股的市盈率连10倍都不到,但由于预计其动态市盈率将大幅提高,所以也不得不进行重新评估;
第四,基金可使用的资金大概仅剩有180亿左右,差不多是粮尽弹绝了,而由于行情的长期低迷,场外资金的观望,使得基金面临资金只减不增的压力,也必须卖出一些股票来应付赎回;
第五,对汇率、利息、扩容、宏观调控等不确定因素的担忧。
静观新的博弈阶段
基金目前这种刚刚开始的真正主动抛售行为,或者说基金筹码的松动,意味着什么?实际意味着基金在进行认真分析思考后的一种战略性撤退。这实际也是市场下跌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基金仓位最高的时候,往往也是股指的高点。而从心理学上讲,在经过了心理动摇阶段以后,下个阶段将进入心理紧张加剧的阶段,最后才是心理崩溃的阶段。很显然,基金目前已经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从基民或从市场信心的角度来分析,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基金开始做空,是否意味着行情将进入到一个场内资金与场外资金新的博弈阶段呢?随着基金筹码的涌出,能否吸引场外资金的介入,形成一次真正的换手,就取决于这些品种当时的市场定位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后市市场发展还任重而道远,市场底部的形成也还将有很多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