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香港会展中心演讲大厅座无虚席,一场以连宋访问大陆后台湾及两岸情势的“香江论坛”正在这里举行。“连宋访问大陆对台湾最大的效应是,台湾社会不再有红帽子的忧虑了!”张荣恭说。记者联想当年驻台采访时,国民党要员对大陆记者躲之惟恐不及,不禁令人感慨。
“连宋访问大陆对台湾最大的效应是,台湾社会不再有红帽子的忧虑了!”——中国国民党中央传播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荣恭
“未来几年台湾的政治版图,仍然是蓝、绿两大块。”——亲民党政策中心主任张显耀
“橘子永远是橘子,不会变色,不会变成柚子,也不会变成柠檬!”——著名政评家南方朔
各位嘉宾均来自台湾,人人资历不凡。
张荣恭:中国国民党中央传播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显耀:亲民党政策中心主任、“立法委员”
沈富雄:前“立法委员”、前民进党中央政策执行长
朱高正:前“立法委员”
张麟征: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南方朔:台湾《新新闻周刊》发行人兼主笔、著名政评家
红色,不再惊惧,不再躲闪
“连宋访问大陆对台湾最大的效应是,台湾社会不再有红帽子的忧虑了!”张荣恭说。
记者联想当年驻台采访时,国民党要员对大陆记者躲之惟恐不及,不禁令人感慨。
张麟征认为,连宋访问大陆对台湾最大的影响是岛内民意,“多年来,台湾的言论被执政者高度打压,媒体被当局掌控,连宋都不敢讲自己的话,造成‘台独’俨然是岛内主流民意的假象。”这位无党派著名女学者表示,连宋访问大陆后的民调说明,“和则两赢,抗则两输”的理念开始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一直被民进党压制的新的民意有可能出来。她说,现在的台湾是人人抢着戴“红帽子”。朱高正也认为“这表明了中国国民党彻底地‘去李登辉化’,岛内第一大在野党发出反‘台独’口号,使岛内统‘独’形势发生逆转,影响深远。”
张荣恭说明了连战大陆行的背景:“去年‘3·20’之前,陈水扁的‘台独’挑衅空前激烈,远远超过了‘两国论’,他的就职演说中有些表述简直就是‘台独’宣言,两岸形势日益紧张。在这种情形下,国民党觉得应该在两岸关系的改善上有所作为。”
这位连战访问大陆的重要随员和发言人认为,从江丙坤和连战访问大陆所获得的巨大反响,以及在台湾得到的不断上升的民意支持可以看出此一决策的正确,“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建立在‘一中’基础上的‘会谈新闻公报’所确定的‘五大愿景’,对两岸及亚洲都有积极意义。”
参加会谈的两党重要幕僚都对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张荣恭说,会谈中,胡锦涛总书记肯定了台湾这几十年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大陆的自信。
“胡先生思维缜密,对两岸各个问题了如指掌,具有大格局。”张显耀如此评价。
绿色,或浓或淡,底色难
“陈水扁正一步步往中间路线走,甚至表示,‘本土路线’与‘和解路线’是一样的。”沈富雄说,他表示相信,陈水扁未来将恪守“四不一没有”。
而其他人士对此深感怀疑。
张麟征认为,陈水扁不可能回到中间路线,因为绿营对他的牵制力太大,最近就有泛绿阵营的“立委”放话要罢免他,一旦提出这样的议案,将得到不少蓝绿阵营“立委”的连署,获得通过是有可能的,“陈水扁就怕被罢免,没有什么比他未来三年的政权更重要。”
朱高正认为,如果困扰台湾的“台独”症结不化解,两岸依然问题多多,前景很难看好。
南方朔表示,台湾搞“台独”的人并不会就此作罢,“台独”推行者一直在争取一个所谓的“道德目标”,即超过半数的台湾民众支持“台独”,并以此诉诸国际社会,这也是美国的寄望,只是这个目标成长速度太慢。未来,民进党一定要加速向这个目标挺进,“对陈水扁不要抱太大幻想”。他认为,未来几年台湾的政治版图,仍然是蓝、绿两大块。橘色,变绿变枳?五味杂陈
“现在已到了亲民党存亡的关键时刻!”张麟征教授如此评判。
在这场自由演讲及辩论中,宋楚瑜和他的政党成为反诘和质疑的对象,“扁宋会”的内幕及宋楚瑜的政治立场被一再考问。
身为宋楚瑜核心幕僚,张显耀一再解释“扁宋会”是出于历史责任感,是要将陈水扁拉回到中间路线,所涉议题事关两岸,全无幕后指使或政党交易,他形容:“这如同打篮球,如果不赤膊贴近对手,如何抢球?”
这并未得到在场其他人的认同,大多数与会者都认为,“扁宋会”的幕后主使是美国,是亲民党由“橘”变“绿”的信号。
沈富雄认为:扁宋的结合一开始就是不健康的权宜之计,宋越过蓝,与绿结合,选民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亲民党在“国代”选举中土崩瓦解就说明了这一点,“我为他惋惜”。
张麟征表示,台湾的政治人物都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哪里有选票就往哪里靠拢,但从“国亲合”一下跳到“民亲合”,未免太感到突兀,“宋越走越窄,想吃回头草的机会都没有了”。
朱高正质问:连宋都强调反“台独”,而“台独”是两岸关系最大的变数,宋楚瑜为何不与国民党合作,而与陈水扁不清不楚呢?
面对伐挞声浪,张显耀郑重表示,亲民党将仍然坚持自己反“台独”的理念和主张,并坚持在“立法院”与国民党合作的方向。
“橘子永远是橘子,不会变色,不会变成柚子,也不会变成柠檬!”张显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