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新闻播报 正文
  新闻播报      
    

老战士讲抗日故事 难忘大哥被日军用刀剐死

www.zjol.com.cn  2005年06月0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6月1日,在渝北皇冠东和小区,八路军老战士赵德铭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当年参加抗日儿童团的故事。

  9岁参加儿童团

  1928年,赵德铭出生在山西辽县(1942年更名为左权县),这里曾是八路军司令部所在地。在这样的抗日环境影响下,赵德铭9岁便参加儿童团,12岁当上儿童团团长。

  赵德铭说,1937年,村里开始组织儿童团,宣传抗日是儿童团的主要工作之一,而唱歌则是最常用的宣传办法。那时,儿童团的任务也用歌声唱出来:“宣传大家打日本,侦察敌情抓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尊敬抗战官和兵,帮助抗属来做事,学习生产不稍停。”

  “刚开始,我参加儿童团就是要替大哥报仇。”赵德铭告诉记者,大哥是名地下党员,因汉奸出卖,被日本人抓走后钉在木架上,一刀一刀活活剐死。“大哥惨死的情景,我至今历历在目!”

  “松树报敌情”

  “每到秋收季节,敌人就会到村里来扫荡、抢粮。为了保护粮食不被抢走,我们想出了一个站岗放哨的好办法———用推倒松树来报信!”赵德铭说,为了在鬼子进村前把粮食转移,他和儿童团的伙伴们,每隔一里路便在山头上栽下一棵挖空的松树,发现敌人部队来扫荡了,树下站岗的儿童团员赶紧把松树推到,下一个山头的儿童团员发现了,也接着把松树推倒。这样一棵一棵松树倒下去,直到村里的老乡发现……

  “敌人从南边来,树就往南倒,从北边来,树就往北倒。这样一来,常常是鬼子还在几十里外,村里的乡亲早把粮食转移到山里埋起来啦!”说起这些鲜为人知的往事,赵德铭的脸上掩饰不住兴奋。

  赵德铭说,年纪稍大的儿童团员还帮助八路军送信件、传递公文,“那时的信没有信封,但有固定的折法,紧急的信插上一根鸡毛,更紧急的就插两根鸡毛!”说着,赵老给记者演示了一遍折信的方法。

  为抓汉奸险些丧命

  混入边区进行破坏的汉奸随时都可能出现,赵德铭值勤时就抓获过一个已给边区造成损失的汉奸。那是1941年,日军在边区搞“大扫荡”,日本飞机来村庄轰炸,炸死了许多村民。

  次日,在村头站岗的赵德铭发现有个人不走大道,偷偷在路边庄稼地里走。赵德铭当即带人将他截住,一问是外地口音,还没有路条,怀里藏着个红顶帽子。于是将他送到村公所,经大人们盘问,那人确实是个汉奸,揣的红顶帽是给日本飞机发信号用的。后来,这个汉奸被处决了。

  “抓汉奸也常常要冒着生命危险!”赵德铭回忆说,他13岁时,为抓一个逃跑的汉奸,和伙伴们落进了鬼子的埋伏圈,鬼子晃着刺刀威逼他们说出公粮的埋藏地,他们咬紧牙关就是不说,残忍的鬼子就用鞭子毒打他们,“我9岁的堂弟就是被活活打死的,第二天晚上,村里的武工队冒死把我们营救了出来!”

  有了儿童团的经历,赵德铭很快成长为一名八路军战士。解放战争时,赵德铭参加了上党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大战役。解放后,他随刘邓大军来到重庆,后进入民政系统工作,1988年离休。

  抗日儿童团

  1937年至1945年,党领导下的许多抗日根据地都成立了抗日儿童团的组织。到1940年,陕甘宁边区有7万儿童团员,苏北解放区有18万少年队和儿童团员,华北抗日根据地有60万儿童团员。抗日儿童团员们主要是站岗放哨、捉汉奸、送情报。本报记者王大伦

  核心提示

  “牛儿还在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九月十六号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

  这首《歌唱二小放牛郎》流传甚广,唱的是晋察冀边区一个儿童团员为掩护山沟里的后方机关和几千老乡,将“扫荡”的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最后被敌人杀害。

  在当年的太行山上,有太多“王二小”式的少年抗日英雄。今年77岁的赵德铭老人就是其中一位。


来源: 重庆晨报  作者:  编辑: 朱小燕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