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了,在花光20多万元积蓄后,左手重残的青岛市民丁春源靠一己之力,在即墨市七级镇毛子埠村建起“日军侵华毛子埠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今天,丁春源告诉记者,条件允许的话,他还想再建一座纪念碑,并写一部日军侵华史。
丁春源住在青岛永平路73号一座简陋的房子里,原来一直从事建筑装修工作,有着不错的收入。1995年,他和妻子回毛子埠村探亲。闲聊中,村民李瑞章和赵有海流着眼泪回忆起了一场令人发指的大屠杀:1938年5月7日,10多名侵华日军来到毛子埠村“扫荡”,当地村民忍无可忍,打死打伤日军3人。次日凌晨,50多名日军偷袭了毛子埠村,他们采取机枪扫射、刺刀挑杀、泼汽油火烧等残忍手段,屠杀了180多名村民,史称“毛子埠惨案”。
回到青岛后,丁春源的心情一直很沉重,事后询问身边的人,他们都对这场惨案知之甚少。于是,丁春源下决心在毛子埠村建一座大屠杀纪念馆。这一想法得到了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从此后,丁春源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建馆中去,除了建设场所外,还几下南京、北京等地搜集资料,并根据惨案见证人的描述绘制了“毛子埠大屠杀”挂图,此外,还拍摄了大量的资料照片。尽管他节衣缩食,但很快20多万元的积蓄花光了;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出现了波折,没了收入来源,不得不和妻子靠救济度日。
眼下,纪念馆已基本完工。该建筑为二层小楼,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其中展区有1600多平方米,主要分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历史展览馆、日军侵华历史罪行展览馆、日军侵占青岛历史罪行展览厅、毛子埠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四部分。展品分三大部分:一是日军各个侵华时期的壁画、图片,包括一些珍贵照片;二是他多方收集来的毛子埠村大屠杀后的幸存者以及死者的实物展;三是整个遇难群众的浮雕纪念碑。
丁春源告诉记者,建纪念馆的目的不是要向世人提醒仇恨,而是再现历史,教育下一代记住国耻,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