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牛奶在郑州被曝光“回收过期变质牛奶重新加工出售”和杭州生产基地被查出“库存特浓牛奶提前标注生产日期”事件后,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明显下降。在广州众多大型连锁超市,大屋顶盒包装的纯鲜牛奶已经由原来的8.9元降至6.9元,且赠送一小盒酸奶,但购买者仍然很少。
家住淘金路好又多超市对面的王阿姨说,以往每晚8时左右,超市冷库里库存的各品牌的鲜奶就已经售罄,但近两天到8时后,超市里光明牛奶的货架上还是满当当,虽然已经降价,愿买者仍不多。据超市管理人员和牛奶促销员介绍,光明降价纯属商业促销行为,广州光明并未被发现质量问题,因此正常销售,但牛奶相比以前明显卖不动,近两天来的销售量比平常猛跌四成。
期间,记者多次与光明牛奶新闻发言人龚妍奇联系,但电话不是没人接就是被其同事告知没时间接受采访。
乳品专家曝过期奶回收黑幕
据《北京晨报》报道,昨天(6月11日),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对光明回收“过期奶”再加工事件进行分析:
原因一:用“回奶”成本省一半
如果用塑料袋包装乳制品,成本非常小,而奶源占到50%,水电人工的费用会占一部分。如果是百利包乳制品,奶源占的比例在30%至35%左右。这样综合计算,如果用回收奶代替新鲜奶源,最多可以节省50%的生产成本。
原因二:法规空白造就奶业行规
鲜奶不同于酸奶,如果企业对产品的销量估计不足,在接近保质期极限时这些牛奶仍没办法销售完,就会把这些牛奶回收再造;另一种情况就是企业对某些指标信心不足,重新回收加工。两种做法都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影响。在国外都有明确规定,回收的牛奶不允许进食品链。但我国只有对不合格牛奶的处理标准,对非过期存奶的处理问题,国家没有相关标准,导致一些企业铤而走险。
原因三:快速扩张导致管理混乱
在原料奶成本较高的情况下,都是一些生产过剩,品牌影响力不大的中小企业在进行这种操作,而作为一线品牌的光明被曝光,显然令人遗憾。这是中国乳品企业2002至2003年进入快速兼并期后,在磨合阶段出现的管理问题,也为其他准备走兼并道路的奶企敲响警钟。(记者卢晓曌)
光明乳业大事记
1999年,“光明”乳制品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001年,公司入围中国最受尊敬企业50强。
2002年,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光明乳业正式向社会公开发行1.5亿A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和首届上海100强企业。
2005年6月7日,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将“变质光明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的做法被曝光。
2005年6月10日,光明乳业杭州生产基地再曝乱标生产日期的生产黑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