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7日《时代》封面
2005年5月9日《新闻周刊》封面
为什么关注中国?
撰写《时代》封面文章的Michael Elliott说:“美国人必须了解的关于中国的事实是,我们之间表现出的紧密联系已经远超出人们的了解。众所周知,我们和中国之间迅速增强的贸易同盟国关系……就此引申出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事实:是惧怕它,还是把它看成是一件好事……目前的中国,也许是一个我们能够预见的最佳状况,一个稳定而
自信的中国,才是易于或更容易交往的,一个虚弱的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则将是很难打交道的。”
拿中国人物作封面,《时代》不是第一次,用毛泽东作封面,也不是第一次。1949年2月7日的杂志封面,就是毛泽东的头像,面带笑容望向远方,后面是红色条幅上“民主统一”四个大字。与之相比,最新一期《时代》的毛泽东头像则表情严峻凝重,身穿一件布满西方时尚品牌LV标志的中山装,其涵义不言而喻。
这两天发生了几件事情,一是中海油宣布以要约价185亿美元收购美国老牌石油公司Unocal,二是昨天一批广州产的本田jazz车出口德国,标志着由中国制造的汽车将直接参与世界最高水平的市场竞争。
两件事情有大有小,只是说明,中国让世界意外的举动越来越多。无怪乎在继美国《新闻周刊》的中国特辑之后,《时代》又一次给了中国高度的关注。
偏见?客观?正面形象登上封面
给记者发来的电子邮件中,一位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评价《新闻周刊》的章子怡封面说:“《英雄》和《十面埋伏》在美国还算热映,美国人很自然就认为章是中国的大明星了,但事实上国内对这两部电影恶评如潮,对章子怡诋毁的人也大大多于赞誉的。这也正是美中两国认识的冲突。”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误读无法避免,但不可否认,章子怡是以正面的形象出现在了这期杂志的封面。这是与我们之前对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的概念大相径庭的。
在两期杂志的报道中,对中国的描述已经比若干年前客观许多。文章以崛起的中国为主线,从中美之间日益紧密的关系、中国社会的变化、美国大企业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全面解读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与社会等等方面。当然,这其中有正面也有负面。
《时代》甚至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最大的问题并非来自国际,而是来自中国内部。影响中国发展的不是胡锦涛不是赖斯也不是拉姆斯菲尔德,而是中国的普通民众。只有他们的生活好了,中国的问题才能解决。
西方媒体已经告别“妖魔化中国”的时代,开始客观冷静看待崛起中的中国。
妖魔?对手?自强才是因应之本
正如LV服装所隐喻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和世界全面接轨,不仅如此,而且激活了世界经济。
《新闻周刊》认为,中国经济为全世界带来了明显和惊人的利益,特别对于美国。廉价的中国产品,在上个世纪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超过6000亿美元,而更有经济学杂志说,中国的强劲增长,使全世界经济免于萧条。
面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坐惯了老大交椅的美国自然会有压力,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关键问题是有了压力之后如何面对。
《新闻周刊》给美国政府支招:应对中国崛起,自强是美国因应之本。美国应继续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科技,而美国政府则要执行负责任的国内预算政策,以免于中国大量美元外汇储备可能对美国经济带来的伤害。
中国在美国媒体眼中不再是“妖魔”,而是一个实力强劲的对手。
崛起?威胁?真相有助消除误解
在很多人眼里,“崛起”的潜台词似乎就是“威胁”。
《时代》说,由于中国的飞速发展,美国人对中美之间是敌是友这个问题越发敏感起来:人民币汇率?廉价劳动力抢走美国的工作?知识产权?军费开支?一系列的问号成为一些人对中国产生不安情绪的关键因素。
美国华人组织“百人会”(Committeeof100)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与10年前相比,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显著改善,被调查的一般民众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比例由去年的46%上升至59%,63%被调查的商界精英对中国有正面看法。
“威胁论”来自于不了解。商界精英持有比例之所以高出普通民众,是因为由于商业接触他们更了解中国。
Elliott说:“我认为,一个维持神秘的中国是危险的中国,一个扩张的维持神秘的中国是一件危险的事情,神秘容易让人误解为威胁。”她在文章中指出,对每一方来说,发现和保持一个共同的平台都需要了解对方在发生些什么。
希望西方媒体更多关注中国在发生什么,让世界尽可能地接近中国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