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浙江纪念活动 正文
  浙江纪念活动      
    

浙江大学八年“文军长征”

www.zjol.com.cn  2005年07月04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战火很快波及浙江。浙江大学筹划西迁,竺可桢校长认为不要迁到内迁大学过于集中的大城市,而要搬到那些从未被大学接触的城镇或农村,使大学的内迁与中国内地的开发得到结合。

  9月24日,一年级新生1000多人迁至西天目山禅源寺上课。

  这期间,竺可桢校长的妻子张恢魂与次子竺衡先后病逝,浙大师生闻讯后都为之感动不已。

  11月11日开始,学校本部在竺可桢校长率领下,携带大批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分三批出发,于15日全部到达建德。11月下旬一年级新生也迁来建德。1937年12月24日,在杭州沦陷之日,浙大师生开始撤离建德,行程700多公里,迁至江西吉安。

  1938年2月,迁至江西泰和。

  1938年8月,迁至广西宜山。

  1940年1月,迁至贵州,在遵义、湄潭、永兴等地坚持办学。这是浙江大学重要发展时期,至1948年3月,已发展成设有文、理、工、农、医、法、师范7个学院,25个学系,9个研究所和1个研究室,2000余名学生的著名综合性大学。

  贵州省湄潭县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是国内惟一的展览流亡办学的专题陈列馆。1940年以后,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如竺可桢、谈家桢、苏步青、卢鹤绂、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等曾相聚于湄江之滨,力克千难万险,潜心于科学研究,使浙江大学崛起为中国著名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剑桥”。我国核弹先驱王淦昌教授关于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就是在这里完成的。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博士就是从这里读出去的。被国际数学界称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的苏步青教授在这里完成了许多数学论著。

  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被彭真同志称为“文军长征”。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编辑: 朱小燕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