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前情势来看,说国产啤酒面临危机,似不为过。
自从“95%的中国啤酒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甲醛成分”这一消息传出以来,已经制造出一连串的“囚徒困境”。
作为啤酒消费者,两难。炎炎夏日,正是啤酒消暑的时光,因而这则消息真是令人郁闷不过。作为民族工业的拥戴者,两难。据报道,此场风波目前已经升级,波及国外,韩日等国已经做出强烈反应,韩国全国紧急收回中国啤酒,日本卫生部提出对从中国进口的啤酒进行调查。如果因为这场风波,影响了今后国产啤酒的出口,无论如何也是民族工业的损失。但是,假如国产啤酒甲醛超标的消息是真,我们却也没有任何理由不让人家抵制。
某些至今仍在使用甲醛的厂家,似乎也是两难。假如只有自己一家不使用甲醛,和其他使用甲醛的同类厂家相比,势必会增加成本,降低竞争力;而如果继续使用,又极有可能惹翻消费者倒了牌子。
现在确实已经不再使用甲醛的厂家,两难。揭穿其他厂家的真相吧(假如有的话),惟恐遭到报复—————有例为证:3年前,某啤酒厂家就曾经率先宣布在产品中不再使用“有害助剂”甲醛,并声称自己是全国第一家这样做的啤酒企业,结果引来业内骂声一片;不揭穿吧,单纯的辩解往往苍白无力,难以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两难”,细观近几天各大厂家的反应,可以发现一些非常耐人寻味的语句: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称,“虽然啤酒生产中添加甲醛的问题确实存在,但95%的说法纯属‘误会’。”青岛啤酒的新闻发言人表示:“企业使用甲醛作为稳定剂的情况确实存在,而95%这个数意味着我国连出口的啤酒都甲醛超标,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华润雪花啤酒的市场总监表示,“啤酒生产中添加甲醛和啤酒里面甲醛含量没有直接关系,即使生产中不添加甲醛,其本身在生产过程中也会生成甲醛。”……明眼人不难看出,以上辩解中,大都是算卦先生惯用的“两头堵”技巧:既承认又没承认,既说是又说不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敢说,当前这种话语方式如不能尽快改变,啤酒业的市场声望定将一落再落,挽回将愈加艰难。我还敢说,如此一连串的“囚徒困境”不能尽快破解,国产啤酒行业定将面临危机:啤酒市场,或将让位于国外啤酒品牌,或将让位于其他酒类。说不定,啤酒业也会因此掀起一场被国外企业兼并的风潮———十几亿人口大国的啤酒市场,或将被他人分大大的一杯羹去。
要真正破解这一连串的“囚徒困境”,尤其是,要在对国产啤酒行业善加保护的前提下破解,显然市场本身已经无能为力———除非我们可以听任一些企业倒闭,听任市场被国外品牌占去大大的一块。否则,应对如此局面,便是非权威部门不能为,非强力的管理不能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必须负起整肃市场秩序的重任,坍塌的市场诚信,必须由管理部门借助严格的管理予以重建。
然而直到目前,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人们仍然未能听到来自权威部门的实质性的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