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啤酒“甲醛门”风波愈演愈烈,而在这场风波中,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杜律君这个关键人物,一直没有公开站出来澄清与她有关的一些说法。不过事态到昨天下午有了转机,杜律君所在的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通过晨报,首次出面公开辟谣,以书面说明形式称甲醛允许作为食品工业加工助剂使用,而啤酒中甲醛的残留量水平低,所以饮用啤酒是安全的。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酒类专业社会团体,下设啤酒分会等多个组织。据悉,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将于近期采取行动,委托国家啤酒质量检测权威部门,采集市场上的国内外品牌啤酒样品,进行“甲醛”含量的专门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尽快向公众公布。另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近期也将针对“甲醛啤酒”问题公开表态。
“甲醛”可允许作食品工业加工助剂使用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称,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2760-1996附录D中,“甲醛”出现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推荐名单中;在1999年6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发行的食品添加剂手册中,分类产品07110号介绍了“甲醛”的性状、质量指标和用途,也提到可用作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所谓的“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是指,使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辅助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的应规定食品中的残留量,其本身也应为食品级商品。
在啤酒酿造过程中使用“甲醛”作为加工助剂,并非是中国啤酒企业的独家创造,而是国外啤酒界为了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发明的一种啤酒生产工艺。因为“甲醛”使用方便,延长保质期的效果明显,至今国外的一些啤酒生产教科书和有关技术资料中,依然将“甲醛”列为啤酒的生产助剂。
目前我国的大型啤酒企业都已应用PVPP、单宁和硅胶等加工助剂替代“甲醛”,提高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生产工艺。鼓励所有的啤酒生产企业,加强相关技术研究,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控制“甲醛”使用量,进而逐步不用或少用“甲醛”助剂:推荐“甲醛”使用量一般为麦芽使用量的150ppm到300ppm。
啤酒“甲醛”残量与“助剂甲醛”无关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解释,在啤酒的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甲醛”在糖化醪中和花色苷等物质聚合,少量残留在发酵过程参与酵母代谢,同时酵母代谢本身也会产生微量“甲醛”。成品啤酒的“甲醛”残留量几乎和糖化时是否使用“甲醛”没有关联。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近年来检测的国产品牌啤酒,其“甲醛”平均含量在0.3毫克/升左右,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且残留量远低于近期有些媒体报道的1.2毫克/升。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的包装饮用水“甲醛”含量的上限是0.9毫克/升,远高于我国啤酒产品的实际检测值。
书面说明结论称,长期以来,我国啤酒的“甲醛”残留量基本都在限量以下,生产中使用或不使用“甲醛”,只要工艺不出现异常,其残留量都在较低范围,最终啤酒产品中的“甲醛”含量并不比其它食品高,完全可以放心饮用。
酿酒协会啤酒分会怒斥“甲醛炒作”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有关标准,标准中涉及了食品中“甲醛”残留量的限量标准。卫生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3月14日公告,发布的GB2758-2005《发酵酒卫生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2005年10月1日实施)中,新列入的啤酒“甲醛”残留量指标为不大于2毫克/升。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在书面说明中怒斥,有关啤酒中“甲醛”含量问题曾于两年前被某些媒体炒作过,当时对啤酒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些影响;近期恰逢国家刚出台相关标准之际,“甲醛”问题再次成为公众的热门话题,暂且不知此次事件的炒作者是何意图,但以此对国家、对行业造成的影响以及对消费者造成的恐慌是有目共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