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一期的台湾《财讯》月刊载文称,美国方面正在向台湾当局施压,要求台湾当局尽快与大陆进行有关“三通”的商谈,并最终落实两岸间的通邮、通航、通商。对此,该文提出了一个有意思观点:这种发生在“台面”下的活动,从表面上看,是为了缓解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关系紧张的僵局,但究其真正的原因,则是美国想在两岸“三通”中攫取政治和经济利益。
紧盯“三通”经济效益
7月号的台湾《财讯》月刊,在当期的“政情索隐”专栏里,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暗中背书,‘三通’为期不远”的文章。与以往讨论美国在两岸“三通”问题上发挥何种作用的文章所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的是,该文认为,两岸“三通”对美国有利,所以近年来美国一直试图“逼迫”民进党回到“三通”谈判桌上。
这篇文章还披露了美国方面“设计”的两岸“三通”模式:在“三通”航线方面,美国支持台当局出于“安全考虑”而提出的“南北飞﹑东西不飞”(即必须绕行第三地领空,飞行时要走S型航线,以增加预警时间,防止大陆利用直航搞军事偷袭)的方案;在交通运载工具方面,美国提出了“先空后海”的思路。据称,这样一来,一是“安全”,二是有“经济效益”。
该文甚至声称,一些美商已经开始动脑筋,考虑两岸实现“三通”后如何承揽两岸货物运输业务的问题了。文章说,美国与大陆签有海运协议,大陆同意美国在大陆投资成立的货运代理公司经营租船、揽货代理、收取运费等国际货物运输业务。鉴于美国与台湾的“特殊关系”,这些美国在华设立的货运代理公司,自然是大陆方面“最容易”获得台湾方面颁发的“三通许可证”的货运公司。
文章得出的结论是,在美国与大陆达成的默契下,台湾在“三通”问题上已经没有多少用来讨价还价的筹码了。
美一直暗中促台“三通”
虽说《财讯》月刊的这篇文章多少夸大了美国在推动两岸“三通”上的作用,不过,它倒是道出了一个实情:美国政府及其智囊团,出于经济和政治上的考虑,均认为民进党自2000年上台后一直拒谈“三通”的作法行不通,必须改弦更张。
如果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在劝说台湾接受“三通”这件事上还不那么热心的话,那么进入21世纪后,美国商界、美国的台海问题专家,甚至是美国政府的官员,纷纷在各种公开场合谈论两岸“三通”话题了。
事情的转折点是2000年陈水扁领导的民进党取代国民党在台湾“执政”。从这一年开始,主要由在台投资美商组成的半民间半官方机构——台北美国商会,都会通过发表经济白皮书或是由负责人发表谈话的方式,敦促民进党当局尽速开放两岸“三通”。
这种游说活动,在去年陈水扁连任台湾“总统”时达到了高潮。5月底,刚就任第二任“总统”任期的陈水扁邀请在台外商“喝下午茶”,象征性地征求他们的意见。没想到这一姿态刚刚摆完,也就是6月1日,台北美国商会就在其发表的《2004年台湾投资环境年度评估白皮书》中提出了七项建议,其中第一项就是呼吁台湾加快与大陆经济的整合,并希望台当局尽快落实两岸直航。
短评:美为何支持两岸“三通”
就美国现在为何会如此积极地催促台当局接受“三通”的问题,港台舆论分析认为,有三点原因。
其一是,在大陆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开放“三通”,将使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贸易发展受到负面影响,不仅造成外商运营成本增加,还将损害在台美商的利益;其二是,美国商界在两岸“三通”中既能获得《财讯》月刊所说的“看得见的巨额利润”,也有港台媒体所说的“看不见的利益回报”,即不少扎根中国的大企业、大公司,会把自己推动两岸“三通”的行为视为“向中国政府论功行赏、谋求回报的筹码”;
另外,在美国的台海问题专家看来,台湾安全应该包括“经济安全”一项,若台湾被排除在中国经济崛起过程之外,其经济只有被边缘化的份。经济面临“崩溃”的台湾,自然无法承担起昂贵的“防卫开支”,更不用说起到美国传统战略思维中“制衡中国”的作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