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跳着欢快的歌舞欢迎游客的到来。
浙江在线7月18日乌鲁木齐消息(特派记者 吴小龙)说起中国古代的宏伟工程,人们首先会想到的一定是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但似乎很少有人知道远在祖国西北边陲的“坎儿井”。今天,“风采50年——全国网络媒体新疆行”采访团来到吐鲁番的坎儿井博物馆参观采访,由此领略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河创造力。
据介绍,吐鲁番素称“火洲”、“风库”,气候极其干燥,但很久以来却一直有大片的绿洲。这奥秘之一,就是在吐鲁番盆地上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似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坎儿井是劳动人民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等生态条件,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水道工程。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多条,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的皮山、库车和北疆的奇台、阜康等地,其中以吐鲁番盆地最多最集中,达1200多条,总长超过5000公里。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