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开拓国内市场,以内需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记者:尽管如此,中国经济增长的诸多结构性不平衡问题非常突出,例如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失衡,过度依赖外需来拉动经济增长,您对此有何见解?
吴晓灵:确实,中国经济的结构性不平衡问题是存在的。我们不妨以投资和消费的比例为例来说明。中国的投资率基本上要比世界的平均投资率高出20个百分点,但中国的消费率却低于世界的平均消费率水平约20个百分点。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是要靠自身的消费来推动的。
另外,今年上半年的进出口总值占GDP的70%,其中出口要占到40%以上,这说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出口和进出口的大幅度增长。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就是市场,那么多外资投资中国图的就是要开辟中国的市场,但我们自己却没有很好地开辟国内的市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开辟国外市场上,这样一种发展格局自然会引发很多的贸易摩擦。应该说,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发展战略应该是推动内需,用内需来带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那么,启动内需从何入手呢?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就是要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因为制约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的因素之一是很多基础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不健全,所以必须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出,以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来逐步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由此可以释放城市居民和农村农民的消费能力;另一个方向是要增加劳动力的成本,我们应该提高中国的劳动力待遇,特别是农民工的最低工资保证,以及建立比较好的社会保障。只有中国劳动力的收入增长了,才会相应地提高国内的消费,并带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作为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我们不能指望以外需为主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相反我们还要必须深度开拓国内市场,以内需为主来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
目前的信贷政策比较合理,并没有偏紧
记者:现在,经济界有不少人认为目前央行的信贷政策仍然有些偏紧,您如何看待信贷政策松紧的问题?还有,下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发生变化?
吴晓灵:我先来回答你提的第二个问题。从今年上半年的货币信贷形势看,M2增速逐月上升,6月末M2增速已达到了15.7%,人民币贷款增幅为13.3%,这两个指标已基本上回落到了一个合理的区间,表明央行执行的稳健货币政策的效果比较明显。现在看来,下半年央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基调不会发生变化,而是要在稳定中继续贯彻和落实既有的货币政策,冷静观察中国经济形势发展的变化,并保持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
至于说到信贷政策是否偏紧这个问题,我首先想说明的是,目前的信贷政策应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并没有过于紧缩。可能大家认为13.3%的贷款幅度有点低了,但我们认为原因在于外汇增长较快,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贷款的增长。例如,即使没法拿到贷款但有外汇收入的许多企业,完全可以拿外汇去结汇来增加其资金来源。当然,很多企业还可以通过票据和短期融资券融资,加上民间融资和企业集团资金的内部调度等,这些因素的综合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也替代了贷款增长。尽管贷款增幅趋缓了,但贷款的结构却得到了改善,中长期贷款占比下降了,短期融资(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上升了,这种结构性的调整是有利于满足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的。
现在,大家判断信贷政策偏紧的依据之一是企业总是说资金紧张,其实企业永远不会说资金不紧张。对于那些财务稳健和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资金并不缺乏,但对于那些盲目发展或质量不高的企业,永远不会说资金已经够用了。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企业说"资金紧不紧"来作为判断信贷政策松紧的主要依据,而是要以物价水平是否适当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否合适作为判断的依据。目前,央行主要是以物价指数和经济发展两大指标来观察信贷政策松紧的。从上半年GDP的9.5%增长速度看,我们很难说目前的信贷政策是偏紧的,另外,在银行系统对企业的短期贷款占GDP70%及M2/GDP比等指标高企的情况下,解决企业资金紧张问题的出路是,今后要逐步减少企业融资对银行的依赖程度,要为企业开辟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