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兜里没钱也能看病取药了,实在是方便!”成都都江堰市中兴镇革新村村民傅俊英家有一张绿色的合作医疗证。他和爱人孩子2003年11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人交了10元钱,之后便全家人每年享受一次免费体检和一次免费送药上门服务。他爱人患糖尿病住院,医药费花掉1031.7元,出院时还获得结算补偿金249.5元。他说,“我们就诊后该报销的医药费都由镇上的中兴卫生院先垫着,治疗完才跟我们结算。政府替我们想得太周到了。”
如今成都市的许多农民,不仅是大病能报销,小病也能不出村就可拿到便宜有效的药,这都得益于成都市农村合作医疗的铺开和农村药品监督供应两网的建立。
合作医疗让农民看得起病
“现在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看病成了很大的问题。79%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一半人看病不去门诊,很多农民到死都没去过医院。”成都市卫生局副局长刘培毅说,“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老百姓很认可。我们去年筹资8000多万元,启动部分乡镇试点。今年又筹资8000多万元,在成都市各乡镇全面铺开。”
农村合作医疗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必须稳步推进,不能急躁,所以成都市一直坚持自愿参加原则推行合作医疗,有的农民头一年参加合作医疗,没生病,觉得交的那十块钱浪费了,第二年就不愿意再参加。还有出去打工的农民也多,所以部分去年的试点乡镇农民参合率今年有下降的趋势。面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一面把筹集的资金全部用在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上,一面抓住典型事例加强宣传。
都江堰市幸福镇塔子村一社32岁女社员谢利萍,患脑血管肿瘤破裂,经市人民医院转诊到华西医大手术抢救后,病人家属拿到结算补偿金额达1.2万元,高兴地说:“合作医疗太好了,我们要好好宣传它。”
截至今年6月22日的最近一次统计数据表明,成都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已经达到478.7万,占应参合人数的86.2%。参合农民中已享受报销医药费用的共有80余万人次,已报销医药费用4000多万元。
两网建设让农民买得起药
“农民看病,首先要安全有效,再就是经济方便。”成都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萍和她的工作伙伴们按这两个原则设计了新的药品配送制度,于2002年3月开始启动了农村药品监督、供应两网建设工作。主要做法就是在一个区县公开招标一个独家配送企业,直接将价格低廉、质量可靠的药品送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配药价格有公示牌,不许随意加价,品种都是在规定范围内的有效而廉价的成熟品种,不用利润高的新特药。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截至2004年底,成都市已实现60%的县建立、健全农村药品监管网络,90%的县实现药品连锁、配送进县到乡,80%的行政村实现药品配送进村。
两网建设解决了过去农民药品市场中普遍存在的假劣药品上市、不法商贩送药、医生使用假药、因药品质量问题导致医疗事故这四大问题。成都市青白江区大湾镇大夫村卫生站医生傅崇湘对此有切身感受:“以前买药要关门到成都,每次都要大半天,生意做不到不说,还劳神费力。现在企业两三天就送一次药上门,价格便宜,质量有保证,村民吃药好得快,来看病买药的人也多了。”
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曾对成都7个区县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实行“两网”建设后,农民用药平均价格下降10%到20%不等,按人均减负10元计,成都市农民每年减少负担6170万元,尚不包括农民因吃假药贻误诊治、加重病情而导致的间接支出。
成都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和药品监督供应两网的铺开使成都农民的医疗条件得到改善,而推行过程中实行自愿原则、引入市场机制的做法,则使这两项制度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