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进入冲刺阶段,作为四轮会谈以来最大成果的共同文件呼之欲出。此间观察人士认为,会谈过程中体现出的“会程密集、会风务实、会期灵活”的特色已成为助推本轮会谈收获成果的三大因素。
特色一:双边磋商高度密集
与前三轮会谈相比,本轮会谈中密集的双边磋商、“会中会”可谓是最大的亮点。据报道,仅朝美双方迄今为止已进行了8场双边磋商,而作为东道主的中国,截至7月28日,也分别与其他5方进行了总计12场双边磋商。
进入共同文件起草阶段以来,各国团长之间举行了密集的穿梭磋商和接触,就共同文件内容深入讨论。美国代表团团长希尔1日表示,虽然有关方面在草案言辞上还有分歧,但进展还不错。密集的穿梭外交显然有助于六方就共同文件的最后文本达成一致。
专家认为,在六方会谈框架下异乎寻常的高频双边会晤,为各方协调立场、沟通观点提供了难得的场所和契机,也为共同文件的最终出台提供了智力保障。而各方在磋商中最终达成的共识,将很有可能被写入将来的共同文件中。
特色二:会风积极、认真、务实
似乎早有默契,六方皆以“积极、认真、务实”的态度参与到本轮会谈中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开幕式中那段“饭一口一口地吃,总能吃饱;路一步一步地走,目的地总能达到;山坡一个一个地爬,山总能登上”的精彩演说,集中体现了各方务实磋商,一个一个解决问题的战略智慧。
各方当天就共同文件草案的修改进行了磋商。尽管磋商过程“艰难”,但会谈一直在“相互尊重”的气氛中进行,各方都持建设性的务实态度,力争就共同文件的内容尽早达成共识。
正如中国代表团发言人秦刚所言,六方会谈能够进行下去,各方能够以“平和的、冷静的”态度来进行会谈,使会谈更加深入和务实,“这本身就是一个进展”。
特色三:会期、议程设计灵活
尽管已经创纪录地进行了7天,但仍然没有人能够预言本轮会谈会在哪天结束。会谈自开幕之初,就特意不设定会期,为外交斡旋留出了充分的时间。
在议程和议题的安排上,本轮会谈亦显示出了很大的灵活性,甚至连团长会议和全体会议等重要议程,都随时根据现实需要进行调整。这样的安排,既考虑到了六方会谈这样多边外交谈判的需要,也充分照顾到了各代表团安排小规模双边会晤、磋商的需求。
“这样一种可以说是刻意的安排,不仅为各方提供了实际的便利,而且向世界彰显出各方希望抓住和谈契机、不谈出成果誓不罢休的强烈政治意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王乃成1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