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南京一家药店购买药品
虚假医药广告正在成为威胁广大群众用药安全的一大社会"公害"。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公害"却在人人喊打声中,越来越"流行"起来。究竟是谁在玩弄"人命关天"?又是谁在助纣为虐?调查揭示的是一个令人心情沉重的真相。
"虚假"已到惊人地步
家住南京市的何小姐因为手臂上大片的胎记烦恼了多年,但最近她似乎找到了根除烦恼的妙方,电视广告每天都在告诉她,用了某某祛斑灵,只要短短两周,她就可以和长了二十几年的胎记彻底告别。可是四周过去了,胎记仍然还在。电话打到厂家,却被告知:个体有差异,或许再吃一个疗程就会有效。记者在南京街头随机调查30位年轻女性,有类似何小姐经历的消费者占到45%,多以增高、减肥、隆胸、治疗慢性病为主。当被问到如何处理这一"上当"问题时,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选择了忍气吞声,表示不再轻信就罢了。
但问题在于,消费者连做到不轻信都不容易。电视上,天方夜谭般神奇的消癌汤、减肥药广告扑面而来;收音机里,胡乱吹嘘的健康热线不绝于耳;报刊上,神秘藏药、治疗疑难杂症的药品广告更是充斥版面。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测结果显示,一些媒体违法发布虚假药品广告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2004年前11个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播了45424次省级和省级以下电视台发布的药品广告,违法发布率为62.3%。平面媒体的违法广告发布率更是居高不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监测检查159份都市报、晚报和广播电视报发布的10498个药品广告,违法发布率为95%。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近禁止发布的"国研肾焱清胶囊"广告,可以说是违法广告的"经典"案例。如广告中反复强调了"某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公然违反广告法中"不得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名义";大量地提到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中医药联合会、某患者的评价,违反药品广告审查标准中"不得含有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形象作证明的内容";并不负责任地宣称"三个疗程,各种肾病可以达到康复",等等。就是这样的违法广告,却在各媒体上"生存"了半年之久。
|